离居消息沉双鲤,料因是、地阔天长难寄。
见说讼庭闲,但逍遥文史。
小小溪亭移岸北,摇白羽、风莲秋水。
犹记。
听子规落月,夜阑同醉。
岭表十四年来,伴参军蛮语,也应憔悴。
不见玺书增,老颍川循吏。
且饮修仁江上水,莫便作、匆匆归计。
差喜。
有西窗剪烛,故国兄弟。
珍珠帘 寄陆郡守兄孝山
介绍
《珍珠帘·寄陆郡守兄孝山》是清代诗人朱彝尊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丰富的情感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之中。朱彝尊作为清代著名的词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独树一帜的风格著称于世。他的创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面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珍珠帘》运用了典型的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表达技巧。例如,“离居消息沉双鲤”,这里的“双鲤”暗喻书信,而书信难以传达的“消息”,则暗示了距离之遥远带来的隔阂与相思之苦。此外,词中“见说讼庭闲”,可能指的是友人的官位清闲,而“但逍遥文史”,则是形容友人的生活态度和情趣,体现了朱彝尊对友人生活的关心和理解。
在思想情感层面,《珍珠帘》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友情的珍视。朱彝尊身处乱世,远离故土,而友人却能在官场上保持一份宁静,这不禁引发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思念。这种思念不仅仅是因为物理距离产生的隔阂,更深层次的是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共鸣。因此,朱彝尊在词中反复强调“地阔天长难寄”,不仅是对实际地理距离的描述,更是对两人之间心灵相通、感情相连的深情期盼。
就其文化意义而言,《珍珠帘》不仅是朱彝尊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友情被视为一种高尚的情操,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然而,朱彝尊所经历的动荡时代,让他不得不面对这种情感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通过对《珍珠帘》的解读,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况及其心理变化。
《珍珠帘·寄陆郡守兄孝山》不仅是朱彝尊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后世研究古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通过欣赏这首词,不仅可以领略到朱彝尊卓越的文学才华,还能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人对于友情的执着追求和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