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蝶令 送霍二还曲梁

南浦山无数,东城月乍悬。
离堂筝语烛花偏,愁杀斜飞金雁十三弦。
漳水流残雪,丛台散晓烟。
酒家疏雨杏花天。
系马红楼深处阿谁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风蝶令·送霍二还曲梁》是清代朱彝尊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细腻的笔触、深情的描写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介绍: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浙江秀水人。他是清康熙年间的著名文学家,也是清初浙西词派的开创者之一。在朱彝尊的时代,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的诗作与王士祯齐名,有“南朱北王”之称,其诗词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作品原文:《风蝶令·送霍二还曲梁》全文如下:
    南浦山无数,东城月乍悬。离堂筝语烛花偏,愁杀斜飞金雁十三弦。漳水流残雪,丛台散晓烟。酒家疏雨杏花天。系马红楼深处阿谁边。

  3. 主题分析:此词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南浦山、东城的描绘,以及对夜晚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通过筝语、烛花等细节的描写,传达出离别时的伤感之情。此外,通过对漳河、丛台、酒家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离别的情感氛围。全词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体现了朱彝尊深厚的情感表达力。

  4. 艺术特色:朱彝尊的词作以细腻、婉转而著称。他的词不仅语言优美,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在这首作品中,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依依不舍。同时,他也善于运用传统的诗词手法,如用典、对仗等,使整首词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5. 文化背景:朱彝尊所处的清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这一时期的文人多受到前代文化的影响,同时也积极参与到文化创新中。朱彝尊作为这一文化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其诗词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6. 读者反馈:朱彝尊的这首词在历史上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许多学者和读者都对他的词作进行了研究和评价,认为这是他词作中的佳作之一。尤其是在表现离别情绪方面,朱彝尊的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7. 现代影响:朱彝尊的这首词,虽然创作于几百年前,但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它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特别是对于那些喜欢古代文学的朋友来说,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无疑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风蝶令·送霍二还曲梁》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它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从而更加热爱和珍惜这份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