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夜泛鉴湖

天边新月两头纤。
镜里晴山万点尖。
小棹乌篷不用帘。
夜厌厌。
渐觉微风衣上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王孙·夜泛鉴湖》是清代诗人朱彝尊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泛舟鉴湖的所见所感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作品:

  1. 诗歌原文
    清 天边新月两头纤。镜里晴山万点尖。小棹乌篷不用帘。夜厌厌。渐觉微风衣上添。

  2. 诗意解析

  • 天边新月两头纤:描绘了夜晚天空的景象,新月如钩,挂在夜空中,形态纤细优美。
  • 镜里晴山万点尖:形容月光映照在湖面上,形成万点光芒闪烁的山影,如同一幅精美的山水画。
  • 小棹乌篷不用帘:诗人选择了不使用帘帏的船型,以便于更近距离地欣赏湖光山色,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 夜厌厌:形容夜色中的宁静与舒适,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 渐觉微风衣上添:随着夜深人静,微风吹拂,诗人感觉自己的衣服上似乎也增添了一份清凉之感,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1. 艺术特色:《忆王孙·夜泛鉴湖》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致的赞美。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其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2. 情感表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珍视。诗人通过对夜晚泛舟鉴湖的体验,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哲学。

  3. 历史背景:在清朝时期,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时事的关注。朱彝尊作为一位著名的文学家,通过《忆王孙·夜泛鉴湖》这一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才情和审美趣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

  4.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其艺术魅力也在后世持续影响。它不仅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传颂。

《忆王孙·夜泛鉴湖》是一首具有深刻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古典诗歌。通过对夜晚泛舟鉴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其内心的平和与淡泊,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