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中允 假还昆山六首 其六 (壬戌)

渌波碧草望中遥,刘井柯亭转寂寥。
他日归帆下吴苑,先携竹杖访平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徐中允假还昆山六首其六(壬戌)”是清代诗人朱彝尊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送徐中允假还昆山·渌波碧草望中遥》的相关内容:

  1. 作品背景
  • 《送徐中允假还昆山六首》是朱彝尊为徐中允假还时所写,共六首分别描绘了徐中允从昆山返回的不同场景。
  • “壬戌”指的是诗作创作的时间,表明这是在清乾隆皇帝继位后的第一年。
  1. 作者介绍
  • 朱彝尊(1629年—1712年),字锡鬯,号竹垞,又号朱耷,晚号小长芦钓鱼师,自号金粟道人,浙江嘉兴人,清代诗人、学者。他是清初三大诗人之一,与王士祯、赵执信合称“清初三大家”。
  1. 作品赏析
  • 第一首:“石湖居士范成大,金粟山人顾阿瑛。”通过提及范成大和顾阿瑛这两位历史上的文人,朱彝尊展现了自己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 第二首:“归向东吴无个事,留宾题遍草堂名。”表达了徐中允归来后的生活状态和与宾客间的互动情景。
  • 第三首:“归东吴无个事,留宾题遍草堂名。”继续描述徐中允在东吴的活动及其影响。
  • 第四首:“归向东吴无个事,留宾题遍草堂名。”此句可能暗示了徐中允在东吴留下了许多值得记忆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被他一一记录下来。
  • 第五首:“烂漫厨烟煮野蔬,菘根秋末韭春初。到家一事差堪惜,不食松江巨口鱼(中允性不食鱼)。”描述了徐中允回家后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不遵守传统饮食习俗的行为。

朱彝尊的《送徐中允假还昆山·渌波碧草望中遥》不仅是一首描写徐中允返回故乡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文学价值的作品,它展示了朱彝尊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