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三月葬西施,寂寞城隅范蠡祠。
水厎尽传螺五色,湖边空挂网千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落花三月葬西施,寂寞城隅范蠡祠。
水厎尽传螺五色,湖边空挂网千丝。
《鸳鸯湖棹歌一百首》是一组以描绘嘉兴风物之美为主题的诗歌,由清朝的朱彝尊创作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朱彝尊在这一年冬天客居潞河,回忆起家乡的土地风情后,创作了这组作品。诗中不仅摹写出了穆湖一带的美丽风光,还透示出诗人对乡村美景的由衷喜爱。
《鸳鸯湖棹歌》是一组仿民歌的诗歌,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对故乡自然景观的深刻体验和情感表达。这些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朱彝尊在诗中描述了穆湖、苏州横塘等地的景色,以及春日里的新生莲叶、雨后的两岸新苗等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在艺术手法上,朱彝尊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使得诗歌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刻的意境。《鸳鸯湖棹歌》中的许多诗句都充满了诗意,如“新生的莲叶小于铜钱”和“夕阳映照下的潺潺沟水”,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湖光山色之中。
《鸳鸯湖棹歌一百首》不仅仅是一首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朱彝尊对家乡土地深情的寄托和怀念。通过对这一组作品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朝初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