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刘侍郎 入大房山时刘编修 养疴山中八首 其一 (癸丑)

群峰回合静飞尘,野杏山桃各自春。
不共南阳刘子骥,花源一望已迷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刘侍郎入大房山时刘编修养疴山中八首其一》是清代诗人朱彝尊的作品,出自《曝书亭集》。该诗通过对大房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朱彝尊,字秀夫,号竹垞,浙江杭州人。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学者,与厉鹗、陈维崧并称为“浙派三圣”。他的诗风清新脱俗,词藻华美,被誉为“南国词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诗歌原文:《同刘侍郎入大房山时刘编修养疴山中八首其一》(癸丑年) 群峰回合静飞尘,野杏山桃各自春。不共南阳刘子骥,花源一望已迷津。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大房山的秀丽山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群峰回合静飞尘”形象地描述了山峰的连绵起伏和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而“野杏山桃各自春”则展现了大自然生机勃勃、各具特色的美,杏花和桃花在春天竞相开放,各展其美。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上,而是通过“不共南阳刘子骥,花源一望已迷津”两句,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探索。这里的“刘子骥”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隐士刘安期,他因寻访桃花源而误入深山,最终迷失方向,成为传说。诗人用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即不追求名利,只愿在自然之中寻找心灵的归宿。

《同刘侍郎入大房山时刘编修养疴山中八首其一》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诗人对于人生、理想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