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叟南归(壬子)

军都关口朔云凝,羡尔临行匹马登。
归向高阳逢旧侣,衔杯试话十三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陈叟南归(壬子)》是宋代杨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是杨时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围绕此诗进行深入探讨: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北宋学者、官吏。他曾任浏阳知县、余杭县令、萧山知县等职,并曾官至荆州教授、工部侍郎等高位。杨时一生勤奋著述讲学,其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 创作时期:该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此时杨时尚未取得显赫成就,但他的学识和才华已开始受到瞩目。
  1. 诗歌赏析
  • 意境表达:在《送陈叟南归》中,杨时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诗中“自愧屠龙真拙技,漫令吾子费千金”一句,既表达了自己学问上的谦逊,又体现了对友人的殷切期望。
  • 艺术特色:此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绝句形式,四句二十八字简洁有力,语言精炼而意味深长。通过对陈叟南归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1.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送陈叟南归》不仅是杨时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北宋社会风貌的反映。它揭示了当时文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角色。
  • 文学贡献: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之一,杨时的这首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诗歌艺术,也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送陈叟南归(壬子)》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送别诗,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解读,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以及他们的社会地位,从而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