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道中是日立春(庚辰)

老矣孤踪尚栖泊,小除日近始来还。
且沽市中缸面酒,卧看雪后矾头山。
溪雨移时泥滑滑,舟人上岸腰环环。
安平泉源一丛树,早有春鸟鸣其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平道中是日立春》是清代朱彝尊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作者
  • 朱彝尊(1629年—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浙江嘉兴人,清代著名文学家、学者。他不仅是清初浙西词派的奠基人,更是“南朱北王”之称的代表人物,与王士祯齐名。在诗坛上有极高的声誉,其诗作深受后世推崇。
  1. 作品背景
  • 《临平道中是日立春》创作于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朱彝尊应博学鸿词科考试,获得授职为检讨的机会。这一时期,他开始涉足诗歌创作,并逐渐展现出其在文学领域的深厚实力。
  1. 内容解析
  • 首句“老矣孤踪尚栖泊”,表达了诗人晚年仍孤独地漂泊在外的情景。
  • “小除日近始来还”,意味着到了新年后的第一天,诗人才得以返回家中。
  • “且沽市中缸面酒”,展现了诗人回到家乡后的生活状态,可能是一种归乡后的惬意。
  • “卧看雪后矾头山”,则描绘了雪后山景的美丽,诗人在此静坐观赏自然之美。
  • 最后一句“安平泉源一丛树,早有春鸟鸣其间”,则是诗人对于自然和谐生活的赞美,以及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
  1. 艺术特色
  • 朱彝尊的诗作多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语言典雅,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和音乐美。
  • 在这首诗中,朱彝尊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比喻,如将蒲草比作舞动的舞姿,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生动的自然之中。
  1. 文化影响
  • 朱彝尊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风被后人誉为“清丽”,成为后世诗人学习的典范。
  • 他的诗作多次被选入各类文集和经典,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朱彝尊的《临平道中是日立春》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