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渔浦挂席至富阳二首 其一 (戊寅)

艑郎唱橹雨初消,突起东风送客𦨣。
百里晴山低似屋,一江新水健于潮。
得携老伴无拘束,纵是贫游未寂寥。
况有月波春瓮在,隔船不乏酒人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朱彝尊的《自渔浦挂席至富阳二首 其一》是清初浙西词派的代表作品,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诗人与老伴的闲适生活。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小长芦钓鱼师,晚号“小长芦”。他的诗歌创作多采用五言律绝等形式,以清新淡雅见称。在《自渔浦挂席至富阳二首 其一》中,朱彝尊巧妙地利用了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结合,表达了他对于江南水乡风光的喜爱以及对与老伴共度时光的满足之情。

朱彝尊的诗歌创作深受其时代背景——清初社会动荡、文化繁荣的影响。这一时期文人墨客们普遍面临着思想束缚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因此他们在作品中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朱彝尊的诗歌也反映出这一特点,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活动,展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品味。

《自渔浦挂席至富阳二首 其一》这首诗歌中,朱彝尊运用了典型的江南水乡元素,如江水、山景等,这些自然景观不仅为读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诗中的“百里晴山低似屋,一江新水健于潮”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富春江一带的美丽景色,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自渔浦挂席至富阳二首 其一》不仅是朱彝尊诗歌创作的典范之作,也是研究清代文学、特别是浙西词派的必读之作。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朱彝尊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更是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于热爱古典诗词、尤其是江南文化的朋友来说,阅读和研究这首诗,无疑能增加对其艺术魅力的认识和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