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即事(癸巳)

南湖秋树绿,放棹出回塘。
箫鼓闻流水,蒹葭泛夕阳。
心随胡雁灭,目断楚云长。
惆怅佳人去,凭谁咏凤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湖即事》是清代朱彝尊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而非明朝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南湖边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离合的感慨。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的内容:

  1. 诗人背景
  •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是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初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因博学鸿词科考试而进入朝廷,曾任检讨等职。朱彝尊是清初重要的文学家与诗人,其诗歌创作以五言律诗为主,兼有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等体裁,且在诗中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1. 诗歌原文
    南湖秋树绿,放棹出回塘。
    箫鼓闻流水,蒹葭泛夕阳。
    心随胡雁灭,目断楚云长。
    惆怅佳人去,凭谁咏凤凰。

  2. 诗意解析

  • 南湖秋树绿:描述了南湖边的秋树颜色为绿色,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
  • 放棹出回塘:表示作者乘着船从回荡的水波中出来,享受片刻的安宁。
  • 箫鼓闻流水:通过“箫鼓”的描写,展现了湖边的音乐氛围,同时“流水”呼应了秋天的自然景致。
  • 蒹葭泛夕阳:蒹葭(芦苇)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柔美,而“泛”则暗示着水面上的倒影或波动。
  • 心随胡雁灭:“胡雁”指大雁,这里可能暗指离别之人,意味着作者的心也随之飘散到远方,情感深沉。
  • 目断楚云长:形容视线远及至天际,表达了望眼欲穿的感觉,也可能隐喻着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思念。
  • 惆怅佳人去:这里的“佳人”指的是离去的爱人,表达了作者对她离去的不舍和遗憾。
  • 凭谁咏凤凰:凤凰作为吉祥的象征,这里或许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留恋,或者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作品风格
  • 《南湖即事》以其简洁的五言律诗形式,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离合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朱彝尊诗歌的独特魅力。
  1. 后世影响
  • 尽管《南湖即事》并非直接出自明朝文人之手,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作为清朝初期的代表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风貌的转变。

《南湖即事》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