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闷(癸巳)

一雨竟十日,萧条成暮春。
欢娱那有地,岁月渐过人。
烟草天边路,风花陌上尘。
良游如可再,尊酒莫辞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朱彝尊的《遣闷(癸巳)》是一首清代的文学作品。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下面将深入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朱彝尊,原名朱淑敏,字秀夫,号竹垞,又号秋史、西泠散人等。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学者,与王士祯并称为“南朱北王”。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诗歌原文:一雨竟十日,萧条成暮春。欢娱那有地,岁月渐过人。烟草天边路,风花陌上尘。良游如可再,尊酒莫辞频。

  3. 艺术特色:《遣闷》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诗歌充满了诗意。其次,这首诗的意象鲜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例如,“一雨竟十日,萧条成暮春”描绘了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使人感到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最后,这首诗的结构紧凑,语言简练,给人以美的享受。

朱彝尊的《遣闷(癸巳)》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艺术修养。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和艺术史的人来说,这首诗是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