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竟十日,萧条成暮春。
欢娱那有地,岁月渐过人。
烟草天边路,风花陌上尘。
良游如可再,尊酒莫辞频。

【注释】

一雨竟十日,萧条成暮春。

(一)遣闷:抒发愁闷之情。遣、愁闷。

竟:竟然,居然。

一雨:久雨,连续的阴雨天气。

竟:尽,完。

十日:十天,指连绵不断的大雨不止。

(一)萧条:荒凉萧瑟,指草木枯萎,百草不生的季节。

成暮春:成了晚春时节。

(一)欢娱那有地:欢乐娱乐的地方在哪里?

那:那地方,指欢乐之地。

欢娱:欢悦快乐。

(二)岁月渐过人:岁月慢慢消磨着人的容颜。

岁月:年岁,年月。

渐:逐渐地。

过:消磨,消耗。

(三)烟草天边路:形容路途遥远,烟雨蒙蒙。

(四)风花陌上尘:形容旅途中风吹花扬,扬起了尘土。

(五)良游如可再,尊酒莫辞频:美好的旅行如果能重来,美酒不要推辞多喝。

【译文】

一场雨下了整整十天,大地一片荒凉萧瑟的景象,变成了暮春时节。

哪里还会有欢乐和娱乐呢?岁月慢慢地消磨着人的容颜。

路上长满了茂盛的烟雨中的野草,风把路边的花吹得四处飞扬,尘土飞扬。

如果还能有这样的美好时光,那么美酒就不必推辞多饮了,让我们痛痛快快的畅饮吧!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谪江陵期间,时为癸巳年(1123)。

首联写诗人在江陵的所见所感。一场连日的细雨,使诗人不禁感叹道:“这是多么漫长的日子啊!”“竟”字表明了时间的漫长与持久。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诗人感到的是一片荒凉萧瑟,于是发出了“已成暮春”的感慨。“暮春”二字既点明了季节,又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气氛。“成”字用得很有分寸,它既表示了时间已经过去了很长一段,又暗示着春天尚未完全过去。这种写法既简洁又形象。

颔联由景入情,进一步抒写了诗人的感慨。“欢娱”二字,是全篇的枢纽。诗人以“那”字领起,对上两句作了具体的回应,并由此引发了下面的议论。“那”字是反诘语气,表明诗人对于自己的处境是有所怨言的。他抱怨道:“欢乐娱乐的地方在哪里呢?”这里的“乐”字,既是实指欢乐之事,又是虚指快乐的心情,即诗人的心境。“乐处”一词,既是对前面“那”字的答复,又引出了下文的议论。接着,诗人从“乐”字生发开去,将话题转向了“忧”字。他说:“岁月慢慢消磨着人的容颜。”这是诗人对自己遭贬谪后的境遇的一种概括性的描写。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他用“岁月”这个抽象的概念来比喻人的容颜,既生动形象,又富有表现力,使人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渐”字更是传神之笔。它表明了时间的推移与变化,暗示着诗人因遭贬谪而身心受损,衰老憔悴的现实。

颈联进一步抒写了诗人的感慨。“路”字领起,紧承上文而来。诗人在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画面后,随即发出感慨:“路上长满了茂盛的烟雨中的野草。”这里的“路”字,既是实指一条道路,又是虚指诗人的仕途之路。诗人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烟雨中的道路人格化了,仿佛它也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情感一样。而那些茂盛的野草,则像是在嘲笑诗人的遭遇,讥笑他如今已沦落到了如此地步。这真是令人痛心疾首啊!诗人紧接着又将话题转向了“尘”字。他说:“风把路边的花吹得四处飞扬,扬起了尘土。”这里的“风”字,既是实指刮风,又是虚指诗人的心绪。诗人在描绘了一幅风卷残花的图景后,随即发出了感慨:“如果还能有这样的美好时光,那么美酒就不必推辞多饮了。”这里的“如”字,既是实指美好时光,又是虚指诗人的心愿和期望。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他说:“如果还能有这样的美好时光,那么美酒就不必推辞多饮了。”这种表达方式既委婉含蓄又意味深长。诗人在这句话里表达了两种意思:一种是希望时光能够逆转,让美好时光再来;另一种意思是希望美酒能够多饮,让自己忘却烦恼和忧伤。这两种愿望都寄托于一个愿望之中,那就是让美好时光重现,从而摆脱目前的困境和痛苦。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哲理性又富有感染力。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

尾联是全诗的收束之笔。诗人在前文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和升华。“良游如可再”,是说美好的时光如果能重来就好了。这里的“良”字,既是实指美好的时光,又是虚指美好的回忆和经历。“莫辞频”,则是说应该尽情地享受和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这里的“频”字,既是实指多次饮酒,又是虚指多次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这一结尾既与前文相呼应,又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它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