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高振林木,坠叶纷如雨。
鸿雁初来宾,蟋蟀声在宇。
幽人动遐思,清吟良独苦。
悠悠孰知音,空山有樵父。
题翁斋堂秋林觅句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翁斋堂秋林觅句图》是清代诗人厉鹗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漫步在庭院中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画面。
诗的开头“秋林落叶红,庭前独步时”,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秋天的景色。这里的“秋林”指的是庭院中的树林,而“落叶红”则形象地描绘了秋天树叶的颜色。诗人走在庭院中,独自漫步,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诗人的视线被“题翁斋堂上,高轩俯翠微”所吸引。这里提到了“题翁斋堂”,可能是指一位文人雅士居住的地方。高轩俯翠微,意味着这座斋堂位于较高的位置,俯瞰着翠绿的树木和山峦。这样的场景给人一种深远而又宁静的感觉。
诗人的目光转向窗外:“松风清可听,竹韵幽难言。”松树的风吹过,发出清脆的声音,让人感到清爽;竹子的韵味虽然难以用言语形容,但它们的存在却让人心生敬意。这些自然元素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互呼应,进一步加深了画面的意境。
诗人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一尊还酹菊,千古共悲欢。”在这一刻,诗人似乎与古人产生了共鸣,他们共同经历了岁月的变迁,感受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这杯酒不仅代表着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也象征着他对未来的期待。
《题翁斋堂秋林觅句图》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诗句,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人通过对秋林、斋堂、松风、竹韵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