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昂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载的《元夕吴江道中》的首句。全诗如下: 夕阳映照下小村庄,烟雾袅绕在春天的江畔。 梅花绽放在异乡之地,客梦随新年到来而入。 远处的江面稀疏地点亮了灯火,孤帆随着细雨悬挂在空中。 迷蒙的芳树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归途在平川上显得遥不可及。 译文: 夕阳映照小村庄,烟雾缭绕在春天的江边。 梅花开放在异乡,客梦随新年到来而入。 远处的江面稀疏地点亮了灯火,孤帆随着细雨悬挂在空中。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题翁斋堂秋林觅句图:这句描述了诗作的标题,即诗人在翁氏的书房中寻找秋天景色的句子。“斋堂”指的是书房或者读书的地方,“秋林觅句图”则是指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和捕捉秋天的景象与感悟。 2. 风高振林木,坠叶纷如雨。注释:这里描绘了秋风刮过,树木摇曳,落叶纷纷落下的场景,如同下雨一般。 3. 鸿雁初来宾,蟋蟀声在宇。注释:描述的是大雁刚开始从北方飞来
迟友不至 古树归鸦乱,晚烟生筚门。 远山看欲暮,清景易为昏。 我友在何许,徒令空此樽。 徘徊夜将半,不寐谁为言。 注释: -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友情的珍视。 - “迟友不至”是第一首诗的第一句。“迟友”,意为朋友,“不至”,意为不能到达。整句的意思是:迟迟不来的朋友,使我无法得到他的帮助。 - “古树归鸦乱”
【注释】我行:步行,行走。东郊:指京城的东面郊区。徘徊:徘徊不前,犹豫不决的样子。秋树:秋日里枯萎的树木。四无人:没有人烟的地方。汩汩水:水流湍急的样子。禾黍:泛指庄稼。互高低:相互交错。迟暮:傍晚时分。即:正是、正逢。此:这、指代这首诗。怀旧山:怀念故乡的山。伫立:久久地站着。不能去:不忍离去。 【赏析】这是一首写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诗,诗人在秋天的傍晚,独自漫步于城东郊
晴 雨歇山容出,秋光远近分。 疏林通晓日,绝壁走寒云。 雁影高难见,泉声静却闻。 呼童移坐榻,花下拂桐君。 翻译: 晴天 雨停了,山峰的轮廓清晰展现在晴朗的天气里;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被秋天的光影所分割。 疏林通晓日,绝壁走寒云。 稀疏的树林映入清晨的阳光,陡峭的绝壁被寒冷的云层所覆盖。 雁影高难见,泉声静却闻。 大雁的影像高远难以看见,泉水的声音虽然静悄悄却能听见。 呼童移坐榻
诗句: 1. “涪州江心有巨石隐于深渊石傍刻二鱼古记云”- 描述了涪州江心的一块巨石,在深深的深渊中隐约可见。石旁刻有两鱼,这是古人留下的记载。 2. “鱼出岁必大丰端拱元年十二月十有四日昂自瞿塘回遵途于此”- 描述了鱼儿出现时,一年一定会有丰收,这发生在端拱元年十二月十四日,我(王昂)从瞿塘回来的途中。 3. “知郡琅琊王公□云石鱼再出来岁复稔昂往而观之果如所说因歌圣德辄成一章”-
【解析】 此诗首联“数峰岚翠朝昏见,一径莓苔出入疏”写华林书院的景致。首两句以“数峰”“一径”勾勒出书院周围的山峦,再以“朝昏”“出入”描绘出山中树木丛生、野花烂漫、鸟语花香的景象。次句“宗炳不离庐岳社,戴逵原在剡州居”是说:华林书院的创建者宗炳和戴逵都曾长期隐居于山中。 颔联“篱边旧种千竿竹,架上新添百帙书”是说:院中的竹子已长到千竿之高,书架上新添了百卷藏书。颈联“弟侄一科双折桂
送新知永州陈秘丞瞻赴任 赴郡逢秋节,晨征思爽然。 过桥犹见月,临水忽闻蝉。 野色藏溪树,香风撼渚莲。 此行君得意,千里独摇鞭。 注释: 赴郡逢秋节,晨征思爽然。 赴:前往 郡:郡守,地方官 逢:遇到 秋节:秋季的节日 晨征:清晨出行 思爽然:心情舒畅 犹:还 见:看见 月:月亮 过桥:经过桥梁 犹见月:还看见月亮 临水:面对水流 忽闻蝉:突然听到蝉鸣声 野色:野外景色 藏:隐藏 溪树:溪边树木
夕鸟下村烟,春江欲暝天。 梅花开异县,客梦入新年。 极浦疏灯出,孤帆细雨悬。 迷蒙芳树色,归路渺平川。
风高振林木,坠叶纷如雨。 鸿雁初来宾,蟋蟀声在宇。 幽人动遐思,清吟良独苦。 悠悠孰知音,空山有樵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