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向东郊,徘徊望秋树。
落日四无人,汩汩水东注。
禾黍互高低,鸟雀惊迟暮。
即此怀旧山,伫立不能去。
【注释】我行:步行,行走。东郊:指京城的东面郊区。徘徊:徘徊不前,犹豫不决的样子。秋树:秋日里枯萎的树木。四无人:没有人烟的地方。汩汩水:水流湍急的样子。禾黍:泛指庄稼。互高低:相互交错。迟暮:傍晚时分。即:正是、正逢。此:这、指代这首诗。怀旧山:怀念故乡的山。伫立:久久地站着。不能去:不忍离去。
【赏析】这是一首写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诗,诗人在秋天的傍晚,独自漫步于城东郊,看到一片片枯黄的树林,看到水流湍急的江河,看到稀疏的人群和飞鸟,更看到了那熟悉的家乡山峦。于是便产生了深深的思乡之情,久久不愿离开。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游历他乡时所见的景物以及内心的感受。首句“我行向东郊”写出了时间地点,是诗人在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色。第二句“徘徊望秋树”,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他看到满山遍野都是落叶飘零的景象,心情非常沉重。接下来三句“落日四无人,汩汩水东注”,则是进一步描绘出一种荒凉凄凉的景象。夕阳西下,万物皆寂,只有一条河流自远方滚滚而来,仿佛也在诉说着离愁别绪。而最后一句“禾黍互高低,鸟雀惊迟暮”,更是把这种情绪推向了高潮。禾黍之间,高低错落,鸟儿们也因惊扰于夕阳西下而纷纷飞去,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凄凉。
这首诗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诗歌的一种传统手法——借景抒情。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