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兴悌
【注释】 傅筱岩,明末人。 沈耕岩先生,即沈德潜。隐迹录是沈氏所著《归愚诗话》中的一篇。隐迹,指隐居避世。 复社,明末东林党争失败后,一些遗老在南京结社吟诗,反对阉党,被称为“复社”。当时名士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钱谦益、柳如是。 谁与:何人能比得上。 白云间:指深山之中。 浮家远泛:指随波逐流的漂泊生活。 曳屩(yè kuài):拖着鞋步行。 晴游:春游。三洞山:《吴越春秋》载有会稽三洞山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作答时要注意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和注释来分析。 “游石陵谒倪文卿先生墓”一句是全诗的序言,交代了诗人游览石陵的目的。首联写诗人在石陵凭吊倪文卿先生,颔联写倪文卿先生之死,颈联写诗人怀古感怀,尾联写诗人的感慨。 第二联:此句中诗人把目光转向了倪云林,以倪云林自比。倪云林为元代画家,其画以淡墨山水、枯木寒鸦著称,其为人亦如其画,超然物外,清高脱俗。 第三联
【注释】 笠:雨具。东屏:指山的东侧,此处借指山。叠韵:指诗歌押韵。 “寄迹墙东成屏迹”:寄居在山的东侧就像一幅屏风一样,把自己隔离开来,隐居不问世事。 “冬烘兀自著书间”:冬天烤火时,我兀自坐在书房里写书。 “寒来背炙三竿日”:寒风凛冽,阳光斜射,烘烤着脊梁。 “兴到神游五岳山”:兴致勃勃时仿佛能遨游五岳。 “扫径频因红叶坠”,扫落叶的时候,因为红叶飘落得太多而感到有些烦闷。
【注释】 1.扁舟:小船。 2.后:指国亡之后。 3.钩党: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结党营私,互相攻击排挤。 4.逸民:隐居不做官的人。 5.黄竹浦:地名,在今浙江余姚县北。 6.白衣人:隐士。 7.石室:指藏书之所。 8.鸿文:大文章。 9.问津:指访贤问学。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黄梨洲先生的怀念之作。诗前两句写诗人乘着扁舟,漂泊海上,看到国家沦亡的惨状,感慨万分;接着三
草莽书生依宋土,北望中原思艺祖。 宫车泪洒牟驼冈,雪耻不忘缚金虏。 袖中拟上中兴书,满壁张图森部伍。 布衣老不挂朝缨,慷慨大声咤广武。 天涯沦落莽萧萧,谁其知者陈同甫。 石陵原上高士坟,伫立苍茫为怀古。 风流消歇七百年,万树秋声啼杜宇
寄迹墙东成屏迹,冬烘兀自著书间。 寒来背炙三竿日,兴到神游五岳山。 扫径频因红叶坠,开窗不碍白云还。 吾庐吾爱多佳趣,一种幽情未可删
复社名流谁与班,间披隐迹白云间。 浮家远泛双溪水,曳屩晴游三洞山。 梅福吴门名已晦,赵岐北海老方还。 寓贤为立徵君传,鸾鹤高风不可攀
扁舟浮海后,故国感沈沦。 钩党收名士,辞荣列逸民。 风高黄竹浦,交尽白衣人。 石室鸿文富,停桡一问津。
朱兴悌(1730—1811)是一位清代诗人,字子恺。他出生于浦江,是清代的贡生。朱兴悌的生活和创作时期主要在乾隆至嘉庆年间,这一时期的文人多有涉及诗、书、画的创作。他的文学活动主要集中在晚年,并在此期间留下了诸多作品。 朱兴悌的生平经历了多次科举失败,直至六十二岁才获得乡试资格。他在清乾隆四十一年应聘编修县志,并在此后参与了《金华诗录》的编纂工作。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文学才能
朱兴悌(1730—1811)是一位清代诗人,字子恺。他出生于浦江,是清代的贡生。朱兴悌的生活和创作时期主要在乾隆至嘉庆年间,这一时期的文人多有涉及诗、书、画的创作。他的文学活动主要集中在晚年,并在此期间留下了诸多作品。 朱兴悌的生平经历了多次科举失败,直至六十二岁才获得乡试资格。他在清乾隆四十一年应聘编修县志,并在此后参与了《金华诗录》的编纂工作。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文学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