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曰吴风,其来自洞天。
逐逐千年鹿,见之口流涎。
藉以金庭茅,沃以桐柏泉。
一茎足疗饥,十茎足忘寒。
久久遂跨鹿,御风游层元。
寺僧日拾之,珍重禅枝前。
时从绮霞中,一接紫柏烟。
道力兼佛力,妙合弥神完。
词客一见喜,拟取投觥船。
向我徵掌故,欲补桐君萹。
鸦衔足消毒,蛇衔足摧坚。
龙衔足导气,功效各有传。
惟群动有鹿,亦最夸长年。
其类为群麋,嗜好伯仲间。
解角候虽别,口泽颇同然。
我闻其赋材,上禀鹑鸟躔。
阳冰暨阴大,道在互节宣。
谓宜参二冬,和齐乃无愆。
或者妄解之,贻误不可言。
愿君更致详,折衷访臞仙。
吾衰已冉冉,百忧感缠绵。
鹿亭大小韭,力不振积孱。
何当度阆风,长啸弃尘缘。
今夕且听雨,蕉窗漏溅溅。
瓶花斋雨集天台寺僧适以鹿衔草至瓯亭索赋分䪨
介绍
全祖望的《瓶花斋雨集天台寺僧适以鹿衔草至瓯亭索赋分䪨》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文人雅兴的古诗。在这首诗中,全祖望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小草比作吴地特有的风情,并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祖望作为清代的诗人,其作品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深厚感情,还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理解。诗中的“小草曰吴风,其来自洞天”,意味着这些小草如同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一般,充满了地域的韵味和独特的气息。而“逐逐千年鹿,见之口流涎”,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小草对于动物的吸引力,如同古代神话中鹿因留恋吴地的美丽而久久徘徊的情景。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不仅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全祖望在这首诗中所采用的手法,即借助自然景物抒发情感,是一种典型的古典诗歌表现方式。他通过对小草的细腻描写,引出对千年鹿的联想,进而表达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这种从物及人、由景入情的写法,不仅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也使得诗人的个人情感得以充分展现,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欣赏全祖望的这首诗时,读者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首先,要明白江南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风情,这为全祖望提供了创作灵感。其次,了解清代的文化背景和诗歌风格也是重要的。全祖望生活在清朝,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们对自然景观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擅长通过诗歌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审美观。因此,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将其放在更广泛的文学和文化背景中去理解和感受。
《瓶花斋雨集天台寺僧适以鹿衔草至瓯亭索赋分䪨》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致敬。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也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