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四梅圃写入山图索赋

世路日局促,志士思山居。
曳杖入深林,良足恣所如。
四窗九洞天,列仙所卜庐。
尘氛飞不到,清景乐有馀。
二十里过云,南北互萦纡。
我亦深神往,逝将与之俱。
所愁经世志,何当竟逃虚。
感之不成寐,披图重踟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董四梅圃写入山图索赋》是全祖望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居图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世路的感慨。下面将从诗的作者、创作背景、诗歌内容及其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董四梅圃写入山图索赋》是由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创作的。他的生平和成就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史学和文学领域。

  2. 创作背景:全祖望生活在明清交替之际,面对社会的动荡不安,他内心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这种背景下,他写下这首《董四梅圃写入山图索赋》,通过描绘一幅山居图景,寄托了他对于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美好愿望。

  3. 诗歌内容:《董四梅圃写入山图索赋》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村景象。诗中“曳杖入深林”描绘了诗人独自步入深林之中的情景,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深深喜爱;“清景乐有馀”则表达了他在此环境中感受到的无限宁静和愉悦;“二十里过云,南北互萦纡”展示了山区的自然景观,以及诗人在其中的行走感受;最后两句“我亦深神往,逝将与之俱”,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决心追随。

  4. 艺术特色:《董四梅圃写入山图索赋》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全祖望运用简练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静谧的山林之中,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自由。此外,诗歌中的哲理意味也为其增添了几分深邃和思考的空间。

  5. 历史影响:《董四梅圃写入山图索赋》不仅是全祖望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心态的缩影。它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学财富。

全祖望的《董四梅圃写入山图索赋》不仅展现了一位文学家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也反映了那个时期社会文化的变迁和文人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