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路日局促,志士思山居。
曳杖入深林,良足恣所如。
四窗九洞天,列仙所卜庐。
尘氛飞不到,清景乐有馀。
二十里过云,南北互萦纡。
我亦深神往,逝将与之俱。
所愁经世志,何当竟逃虚。
感之不成寐,披图重踟蹰。
【注释】
董:地名。四梅圃:即董四梅圃,在陕西西安。山图:山中图景。索赋:求诗。日:每日。局促:局促不安。曳杖:拖杖。深林:幽深的森林。良足:美好的脚(指登山时)。恣所如:随心所欲。四窗九洞天:形容山中景色清幽。列仙: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尘氛:尘世的污染。乐有馀:快乐满足有余。二十里:约二里。云:云雾。萦纡:曲折回旋。逝将与之俱:将要和他一起去。经世志:《庄子·让王》:“吾无以名卿相,愿以身托足。”《释文》:“托,寄也。”寄:寄托于。何当竟逃虚:什么时候才能脱离世俗,归隐自然?
【赏析】
《题董四梅圃入山图》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描绘了一幅幽静优美的山林景色,表达了他追求隐居生活的愿望,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三、四句为一层,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的山林图景。第二、五、六句为一层,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最后两句为一层,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世路日局促,志士思山居”,诗人用“日局促”这一生动形象的词语,描绘出了官场生活的紧张忙碌和狭小压抑,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厌倦之情。而“志士思山居”则表明,正是由于这种不满和厌倦,才使得诗人产生了隐居的想法。
颔联“曳杖入深林,良足恣所如”,诗人通过“曳杖”这一动作,表现了诗人对山林的亲近和向往之情。同时,“良足恣所如”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山林中的自由自在,表达了他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颈联“四窗九洞天,列仙所卜庐”和“尘氛飞不到,清景乐有馀”,诗人通过对山林美景的描绘和对尘世污染的批判,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中,“四窗九洞天”和“列仙所卜庐”则进一步突出了山林的美丽和神秘,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而“尘氛飞不到,清景乐有馀”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山林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尾联“二十里过云,南北互萦纡”和“我所愁经世志,何当竟逃虚”,诗人通过对山路的描写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厌恶。同时,“我所愁经世志,何当竟逃虚”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他对于摆脱尘世束缚、回归自然生活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绘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厌恶。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山林之美的描绘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对于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的思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