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园谒方丈望溪

平原放生址,禽鸟犹清遐。
小山生白云,寒泉流紫霞。
毵毵高柳荫,熠熠新葵花。
侍郎此著书,门外绝轩车。
荆公论中垒,强聒良苦多。
杜门谢世事,聊足养天和。
寂莫兹一区,遗经供研摩。
犹馀韦孟梦,定不召风波。
丛残古六艺,千秋云雾深。
束发事讨论,笃老犹沉吟。
揖让昔人间,旷然抉其心。
此外可勿问,郢书任如林。
廿年荷陶铸,十年惜别离。
六年遭荼苦,馀生患阻饥。
以此成惭负,著书杳无期。
犹喜素丝在,未为缁所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湄园谒方丈望溪》是清代诗人全祖望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祖望,字集虚,号梅村,是清朝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生平与作品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祖望的诗作多表现出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湄园谒方丈望溪》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审美情趣。诗中“平原放生址,禽鸟犹清遐”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态的珍视以及对和谐生活的追求。“小山生白云,寒泉流紫霞”则用简洁的画面勾勒出一幅静谧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幽静的自然之中。

从文学角度来看,全祖望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自然界的元素与自己的内心情感相联系,使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思想内涵。“侍郎此著书,门外绝轩车”反映了作者对于学问和著述的重视,也表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薄。而“荆公论中垒,强聒良苦多”则显示了作者对于历史上重要人物如王安石等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同时也反映了他独立思考的精神。全祖望的这种思想态度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更贯穿于他的实际生活中。

全祖望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也为《湄园谒方丈望溪》增添了更多的文化价值。他是一位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学者,一生致力于史学研究,尤其是在明末忠烈及清初学者事迹的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中能够融入更多历史文化元素,使诗歌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和表达,全祖望展现了自己深邃的历史观和人文情怀。

全祖望的《湄园谒方丈望溪》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和人生感悟的诗歌,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体现。它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追求内心平静与自我修养的生活哲学。这种哲学观念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现代社会中的种种诱惑和压力,人们可以从这首作品中汲取灵感,学习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全祖望的《湄园谒方丈望溪》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诗歌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生理想。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以及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