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讯至知昭儿已就塾 其一

遥闻儿请业,梨栗非所恋。
先人裘冶传,危系斯一线。
勿读无益书,贻笑贱儒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全祖望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而非诗人全祖望的代表作是《家讯至知昭儿已就塾 其一》,这首诗收录在《博雅秘》一书中。以下是关于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今属浙江省)人。他是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与厉鹗、邵晋涵并称“浙派三大家”。全祖望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他的文学成就也不容忽视。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史学和文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 遥闻儿请业,梨栗非所恋。
  • 先人裘冶传,危系斯一线。
  • 勿读无益书,贻笑贱儒贱。
  • 阿翁读半世,无救寒与饥。
  • 里中新秦儿,诽诮固其宜。
  • 岂知君子节,不以集枯移。
  • 平生所愿学,岂不在昌黎。
  • 独于训子诗,不为儿诵之。
  • 遐哉善努力,固穷以为期。
  1. 诗歌赏析
  • 《家讯至知昭儿已就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后辈教育的期望。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经历,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孩子的学习态度和选择书籍的审慎。诗中的“勿读无益书”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于知识价值的深刻理解,认为阅读应当有益于个人成长和修养。
  •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后代的关心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清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包括人们对教育和生活的态度。

全祖望的《家讯至知昭儿已就塾》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教育观的诗歌,也是研究清代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代的教育观念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