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后入夏浃月犹见红药

春梦尚当阶,不随馀分去。
此番花信风,难挽骊驹驻。
我唱无庸归,娇红且小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闰后入夏浃月犹见红药》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首古诗的标题。《闰后入夏浃月犹见红药》是清代诗人全祖望的作品。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人,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被誉为“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他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对文学有深厚造诣的诗人。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非常值得分析。全祖望在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怀念和留恋。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而“春梦尚当阶,不随馀分去”则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如同梦境一般难以长久留住。接着两句“此番花信风,难挽骊驹驻”,则是对春风吹动花瓣、花儿随风轻舞的生动描写,同时也隐喻了时光的流逝,美好无法挽留。最后的两句“我唱无庸归,娇红且小住”,则展现了诗人想要留住这些美好瞬间的心情,尽管知道一切都将过去,但仍愿意暂时停留,享受这难得的春光。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脱俗。全祖望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例如,“春梦尚当阶,不随馀分去”中的“春梦”和“阶”等词汇,营造出一种虚幻而美好的氛围;“此番花信风,难挽骊驹驻”中,“花信风”和“骊驹”都富有诗意,既描述了自然景象,又融入了人文情感。

《闰后入夏浃月犹见红药》是清代诗人全祖望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眷恋。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