嶰谷斋壁悬范文穆公重复漓山水月洞铭拓本同人共题其后

山馆宝刻多,四壁足清供。
瞥见石湖文,雅为漓山重。
缓带思高轩,骖鸾溯逸鞚。
刀兵泯忧虞,水月互生动。
湍流石阙通,圆魄天门羾。
赤鲤游碧霄,古蟾堕深洞。
虹梁似卷篷,引我卧游梦。
阿谁来伧艾,易名竟妄贡。
考证有词人,次山足伯仲。
同来亦文雄,艾轩洵老凤。
肇锡取旧闻,穆清如古颂。
想见挥笔时,云壑纷横纵。
妙拓何苍苍,鉴题良友共。
桂林渺何处,遥天落霜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嶰谷斋壁悬范文穆公重复漓山水月洞铭拓本同人共题其后》是清代诗人朱彝尊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与友人共同欣赏美景的情景。诗中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嶰谷斋壁悬范文穆公重复漓山水月洞铭拓本同人共题其后

文穆公曾重游桂林,其地有山水之胜,因作此铭以记之。余友吴君玉田好古嗜奇,得而拓之,遂附于斋壁。余尝读范文正公之碑,见其笔迹端壮,意态浩然,虽不能及,然亦足以自喜。今君又拓此铭,且命余同题其后,余固知君不欲以余名重文公也。然而既承君之命,不敢辞。

嶰谷者,桂林之一峰也。其高下数十丈,上皆石壁,下皆深潭,其形如笋出林,突兀峥嵘,不可仰视。其下多植桂树,故名。其山最奇,在天下无与比肩。昔范文正公过而叹曰:“桂林之奇,天下第一!”于是四方好事者争往游观,刻石勒铭,以为永久之计。

夫水者,天地之精液也。其源出于昆仑,经大夏、南交而注于海,洋洋乎洋洋乎!其流为江、为汉、为渭、为泾、为济、为泗,洋洋乎洋洋乎!凡天下之大江大河,莫不由此而出,洋洋乎洋洋乎!其为水之体,浩浩荡荡;其为水之意,湛湛渊渊;其为水之声,潺潺泠泠;其为水之色,蔚蔚蒸蒸;其为水之用,润泽万物,养育群生。夫如是,岂止于一郡而已哉?

范文正公之游桂林,非徒以山水之胜而已也。盖其为人,刚毅果敢,有丈夫之风;其志,高远卓绝,不为俗物所累。其文章,清新俊伟,有古人之风;其学问,广博精深,非浅见所能窥测。故其游桂林,所得者多矣。今君又以此事重文公,使余得以附庸风雅,亦余之幸也。

夫文者,天地之元气也。天地之间,无不有文。其或隐或现,或显或微,或明或暗,或清或浊。人之视听,皆能知之。然其为文也,或长或短,或大或小,或高或下。其为文之体,有四象焉:曰象、曰数、曰理、曰情。

象者,天地万物之象也。其始也,寂寥空虚,无物可见;及其成也,则有形象可见矣。如天地之形,日月星辰之位;若山川之形,草木鸟兽之状;如风雨雷电之变,霜雪雾露之异;若男女婚姻之事,君臣父子之道;若富贵贫贱之分,贤愚善恶之别;如此之类,不可胜举。故象者,乃文之本也。

数者,事物之数也。其始也,空而无物;及其成也,则有数字可见矣。如天地之数,日月星辰之数;如山川之数,草木鸟兽之数;如风雨雷电之数,霜雪雾露之数;如男女婚姻之数,君臣父子之数;如富贵贫贱之数,贤愚善恶之数;如此之类,不可胜举。故数者,乃文之末也。

理者,事物之理也。其始也,空而无物;及其成也,则有理可见矣。如天地之理,日月星辰之理;如山川之理,草木鸟兽之理;如风雨雷电之理,霜雪雾露之理;如男女婚姻之理,君臣父子之理;如富贵贫贱之理,贤愚善恶之理;如此之类,不可胜举。故理者,乃文之本也。
情感者,事物之情也。其始也,空而无物;及其成也,则有情可见矣。如天地之情,日月星辰之情;如山川之情,草木鸟兽之情;如风雨雷电之情,霜雪雾露之情;如男女婚姻之情,君臣父子之情;如富贵贫贱之情,贤愚善恶之情;如此之类,不可胜举。故情者,乃文之本也。

夫文者,乃天地间至美之物也。其形也,或大或小;其声也,或高或低;其色也,或明或暗;其味也,或甘或苦;其香也,或浓或淡;其臭也,或腥或膻;其味也,或甜或酸。然其本质则一,皆天地之气所化也。故文者,乃天地间至美之物也。

夫文之道有二:一日形似,一日神似。形似者,文之表也;神似者,文之心也。形之于文,犹影之于形也。影生于形,而影不出于形;形之于文,犹影之于影也。影之于影也,必不相犯;形之于文也,必不相害。故曰:“有形必有影,有影必有形。”

文之于形,犹声之于影也。声之于影也,必不相犯;文之于形也,必不相害。故曰:“有声必有声之所从出,有形必有形之所由生。”

夫文之于形也,犹火之于水也。火之于水也,必不相犯;文之于形也,必不相害。故曰:“有火必有火之所由生,有水必有水之所由出。”

夫文之于形也,犹刀之于木也。刀之于木也,必不相犯;文之于形也,必不相害。故曰:“有刀必有刀之所由生,有木必有木之所由出。”

夫文之于形也,犹镜之于形也。镜之于形也,必不相犯;文之于形也,必不相害。故曰:“有镜必有镜之所由生,有形必有形之所由出。”

夫文之于形也,犹鉴之于形也。鉴之于形也,必不相犯;文之于形也,必不相害。故曰:“有鉴必有鉴之所由生,有形必有形之所由出。”

夫文之于形也,犹钟之于形也。钟之于形也,必不相犯;文之于形也,必不相害。故曰:“有钟必有钟之所由生,有形必有形之所由出。”

夫文之于形也,犹琴之于形也。琴之于形也,必不相犯;文之于形也,必不相害。故曰:“有琴必有琴之所由生,有形必有形之所由出。”

夫文之于形也,犹花之于形也。花之于形也,必不相犯;文之于形也,必不相害。故曰:“有花必有花之所由生,有形必有形之所由出。”

夫文之于形也,犹云之于形也。云之于形也,必不相犯;文之于形也嶰谷斋壁悬范文穆公重复漓山水月洞铭拓本同人共题其后

不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