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皇高飞上帝畿,通道八蛮人九夷。
历大古剌小古剌,西南远赴风教齐。
五长官司两宣慰,周夕郎功著驿鞮。
滇王何处北汉大,五千里外增藩篱。
梁州地灵最崛奇,禹贡二川所分釐。
南金沙会岷江出,北金沙引黑水驰。
桑经郦注愧未尽,大荒为待博物稽。
此其大者配九山,更有馀润成土宜。
难河之水清涟漪,诸峒异香怪陆离。
龙脑鸡舌并麝脐,苏合兼车如江麋。
烟煴百和醇且旨,芳馨一直沁心脾。
贡之天子入内府,浴罢一杯便啜醨。
县官元气正旁魄,神膏醍醐过五齐。
洞天三十六宫天浆饫,福地七十二府地泽怡。
以通神明疏渣滓,酿出乾端与坤倪。
浓于崖蜜甜于饴。
犁庭三出威绝域,此水曾偕玉食携。
贮之铜瓶志铢两,岁月进奉均留题。
太素色映黄琉璃,袭以古剌锦襹褷。
守成令辟首仁庙,六服岁见无差池。
摩挲署书考时代,犹识纪元在洪熙。
在昔西南记职贡,昆明有露曰蔷薇。
妙香尚出此水下,妃子千群洒里衣。
遐方异物虽不贵,要亦王会所会归。
圣心诚如玄酒淡,万国争饮醴泉嬉。
土官兼并不可诘,缅甸干厓世羁縻。
我抚此水三太息,考证遥遥拾坠遗。
接境已亡底马撒,近界但闻佛郎机。
谷洛门馀淮汝竭,九庙黄流涸辙悲。
莱阳侍郎坐圜扉,谁投一盎慰朝饥。
引领长陵不下咽,哀吟清泪纷淋漓。
可怜崎岖皭火投,南徼诸公中泥中露歌式微。
折足生还邓都督,曾记包胥九顿仪。
弃馀流落归好事,足补故宫文献资。
三百年来废兴感,拟之渭流涨水脂。
明洪熙古剌水歌为马嶰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明洪熙古剌水歌为马嶰谷》是诗人全祖望创作的诗。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深厚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志趣。下面将围绕这首诗作进行深入介绍:
- 诗歌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全祖望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他在文学、史学、天文、地理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的深刻见解。
- 创作时代:全祖望生活在清朝初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明朝末年的社会动荡对诗人的思想情感有一定的触动,这在《明洪熙古剌水歌为马嶰谷》一诗中也有所体现。
- 创作动机:全祖望创作这首诗可能是受到当时的社会状况或个人经历的影响。诗中提及的“文皇”可能指的是皇帝或者某种象征性的存在,而“通道八蛮人九夷”则表达了对广阔地域和文化的探索与向往。
- 诗歌内容解析
- 主题思想:《明洪熙古剌水歌为马嶰谷》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古代边疆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交融。诗中的“文皇高飞上帝畿,通道八蛮人九夷”描绘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带领着国家的力量,拓展边疆,使四方的少数民族都归附于中央政权之下。
- 文化内涵:通过对边疆地区自然景观的描述(“南金沙会岷江出,北金沙引黑水驰”),展示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共存。这些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还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推崇。诗中的“龙脑鸡舌并麝脐,苏合兼车如江麋”等意象,更是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边疆地区独特的风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艺术特色:全祖望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五长官司两宣慰,周夕郎功著驿鞮”中的对仗工整,形象生动。同时,他也善于运用夸张和象征的手法,如“西南远赴风教齐”、“此水曾偕玉食携”,这些富有诗意的描述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浪漫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 诗歌的艺术魅力
- 语言风格:《明洪熙古剌水歌为马嶰谷》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全祖望通过巧妙的措辞和对仗,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转化为流畅易读的诗句。
- 意境营造: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不仅仅是外在的自然景观,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全祖望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感和哲理思考。
- 历史价值:作为研究明代及清朝初期边疆地区的文学作品,这首诗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它不仅能够帮助现代人更好地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背景,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 诗歌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 文化认同:通过对边疆地区历史文化的展现,这首诗加深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它不仅是历史的记载,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 教育意义:全祖望通过这首诗传达了许多关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信息,这对于培养年轻一代的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 国际交流:作为中国文学作品的一部分,《明洪熙古剌水歌为马嶰谷》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世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窗口。
《明洪熙古剌水歌为马嶰谷》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全祖望以其卓越的文学才能,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