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挲署书考时代,犹识纪元在洪熙。
在昔西南记职贡,昆明有露曰蔷薇。
妙香尚出此水下,妃子千群洒里衣。
遐方异物虽不贵,要亦王会所会归。
圣心诚如玄酒淡,万国争饮醴泉嬉。
土官兼并不可诘,缅甸干厓世羁縻。
我抚此水三太息,考证遥遥拾坠遗。
接境已亡底马撒,近界但闻佛郎机。
谷洛门馀淮汝竭,九庙黄流涸辙悲。
莱阳侍郎坐圜扉,谁投一盎慰朝饥。
引领长陵不下咽,哀吟清泪纷淋漓。
可怜崎岖皭火投,南徼诸公中泥中露歌式微。
折足生还邓都督,曾记包胥九顿仪。
弃馀流落归好事,足补故宫文献资。
三百年来废兴感,拟之渭流涨水脂。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明洪熙古剌水歌为马嶰谷》。

诗句解释

  1. 明洪熙古剌水歌为马嶰谷:这是诗的标题,指明了诗歌的主题是关于“明洪熙古剌水”的歌。
  2. 摩挲署书考时代:摩挲是指抚摸、摩挲书籍,这里指的是诗人在翻阅历史文献时对时代的研究。署书则可能是指记录、记载的意思,这里的署书可能是指在书中记录或记载。
  3. 犹识纪元在洪熙:诗人在翻阅历史资料时,仍然能识别出那个时代是在洪熙时期(明朝的年号)。
  4. 在昔西南记职贡:在之前的时候,诗人曾在西南地区记录过那里的职贡(即当地贡献的物品或特产)。
  5. 昆明有露曰蔷薇:昆明是一个地名,这里的蔷薇指代一种植物,可能是昆明地区的特产。
  6. 妙香尚出此水下:这里的“妙香”可能是指一种美好的香气,而这种香气似乎就来自于这水。
  7. 妃子千群洒里衣:妃子们穿着的衣服上洒满了这种香气,形容香气浓郁。
  8. 遐方异物虽不贵:远方的不同寻常的事物虽然不珍贵。
  9. 要亦王会所会归:这些异域之物最终都会回到帝王的宴会中。
  10. 圣心诚如玄酒淡:圣人的内心像酿造玄酒一样纯净无瑕。
  11. 万国争饮醴泉嬉:世界各国的人们争相享用这甘甜的泉水。
  12. 土官兼并不可诘:当地的官员和民众无法追究他们兼并土地的行为。
  13. 缅甸干厓世羁縻:缅甸干崖的统治者世代被牵制。
  14. 我抚此水三太息:诗人抚摸着这条河水,叹息不已。
  15. 接境已亡底马撒:边境已经没有了马撒这个地方。
  16. 近界但闻佛郎机:靠近边界的地区只是听说有佛朗机的存在。
  17. 谷洛门馀淮汝竭:谷洛门的余波已经流尽,淮河也干涸了。
  18. 九庙黄流涸辙悲:九座神庙的水已经干涸,令人感到悲哀。
  19. 莱阳侍郎坐圜扉:一个名叫莱阳的侍郎坐在圆形的门框内(可能是翰林院或者类似机构的门),但他的处境不佳。
  20. 谁投一盎慰朝饥:有人投食给这位饿肚子的人以解其饥饿之苦。
  21. 引领长陵不下咽:他望着长陵的方向,却难以下咽食物。
  22. 哀吟清泪纷淋漓:他的哭泣声充满了凄凉之情,泪水纷纷落下。
  23. 可怜崎岖皭火投:可悲的是,那些因战乱而流落在外的士人就像燃烧的炭火一样。
  24. 南徼诸公中泥中露歌式微:南方边疆的诸位人士中有人在泥泞中露宿,处境艰难。
  25. 折足生还邓都督:有一个名叫邓都督的人折足后返回,曾经记得包胥的故事。
  26. 弃馀流落归好事:其余的残存之物都被好事者捡拾。
  27. 足补故宫文献资:这些残存之物足以补充皇家图书馆的文献资料。
  28. 三百年来废兴感:从三百年前开始,国家的兴衰引起了人们的感慨。
  29. 拟之渭流涨水脂:将这一景象比喻为渭水的涨潮。

译文

摩挲古籍研究时代,仍认得洪熙年间。
从前西南记录贡品,昆明的露水蔷薇。
妙香源自水中,妃子衣服洒满露珠。
远方异域虽不贵重,终归王会。
圣人之心如玄酒般清澈,各国竞饮醴泉。
官员和民众争夺土地,缅甸干崖受束缚。
抚摸此水流连叹息,边境已无马撤。
邻国仅闻佛朗机,谷洛门余水已枯。
九庙之水已干涸,悲伤之情满胸头。
莱阳侍郎困于圆门,谁曾投食解饥?
遥望长陵空哽咽,哀吟泪落纷如雨。
可怜战乱之士漂泊无依,南方边疆之人生活艰辛。
邓都督折足后归,包胥故事曾记忆。
剩余之物散落各地,好意者拾回。
三百年兴废感慨,比作渭水涨水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洪熙时期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状况,通过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细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自然景观的描述,也有对社会现象的反映,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通过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诗人展现了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和感慨,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