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惠学士丈半农

戊子三前辈,先生晚得从。
清谈真似鹤,重听有如龙。
百粤怀文教,千秋重礼宗。
怜予去国日,握手泪淙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惠学士丈半农》是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他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州(今浙江省宁波市)人。他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藏书家和文献学家,被尊称为“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的学术成就不仅在于文学领域,更在历史学与经学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全祖望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曾任李绂的幕僚,后因政治原因被贬为知县,但他并未放弃学问,晚年仍在蕺山书院和广东端溪书院执教,并继续他的学术生涯直至终老。

  2. 诗歌内容:《哭惠学士丈半农》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诗中描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面对离别时的情感流露。诗中“戊子三前辈,先生晚得从”表达了对友人早逝的哀悼,“清谈真似鹤,重听有如龙”则用比喻的方式展现了友人的智慧和风采。最后一句“怜予去国日,握手泪淙淙”,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舍和悲伤。这种深情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单纯的文学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情感寄托。

  3. 文化背景:全祖望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清代中期的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他的学识背景也使他能够将文学与史学紧密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见解。在《哭惠学士丈半农》中,全祖望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使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回忆,更是对一种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缅怀。

通过对《哭惠学士丈半农》的简要介绍,可以了解到全祖望作为清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的卓越贡献及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全祖望的文学创作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的深刻反思和记录。通过这首诗,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也能从中窥见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