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上莲花庄泊舟因访清容轩故址

宗姓真磷角,公孙亦凤毛。
相寻白蘋渚,握手话风骚。
我亦勾馀客,清才愧二豪。
一枝何处是,七观已萧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苕上莲花庄泊舟因访清容轩故址’是一首出自唐代的古诗,作者是全祖望。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全祖望,字派昂,号谢山,清代诗人、史学家。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唐诗影响,擅长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诗词原文
    宗姓真磷角,公孙亦凤毛。
    相寻白蘋渚,握手话风骚。
    我亦勾馀客,清才愧二豪。
    一枝何处是,七观已萧寥。
  • 诗词翻译
    宗姓真磷角,公孙亦凤毛。
    我们一同寻找白蘋渚,手握手谈笑风生。
    我也是勾馀的客人,但清才能让我羞愧于二豪。
    一枝花在何处,已经七观萧疏。
  1. 诗词鉴赏
  • 情感表达: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物之间的互动,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交流和情感联结。
  • 艺术手法:全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如“真磷角”、“凤毛”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
  • 文化内涵:此诗不仅展示了唐代文学的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的尊重和推崇。
  1. 诗词背景
  • 《苕上莲花庄泊舟因访清容轩故址》的创作背景是在一次旅行中偶遇一处风景名胜之地——清容轩。这一经历触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使他得以借此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情怀。
  1. 诗词赏析
  • 通过对诗句“我亦勾馀客,清才愧二豪”的解读,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自身才华的自谦以及对他人的敬仰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所展现出的内心世界的宁静和深邃。
  • 最后一句“一枝何处是,七观已萧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无常世事的淡然接受。
  1. 诗词创作背景
  • 在创作背景方面,全祖望的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游历过程中所作。他可能在某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停下脚步,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和美好,从而激发了灵感,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也可能是他在旅途中的一种心境表达,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苕上莲花庄泊舟因访清容轩故址》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典诗词,也是对自然美景和人文精神的一次深刻探讨。全祖望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将读者引入了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艺术世界。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唐代文学的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的尊重和推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