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马谣

桑干道,滹沱野,羽箭材宫南送马。
太仆火印何权奇,瘴乡不产龙媒姿。
一行五百匹,日驰百里。
农夫锉草,妇子汲水。
健儿来何方,官帖十行。
鞭棰在手,戟髯怒张。
刍豆供给苦不足,猎犬鞲鹰饱馀肉。
送马者去吏索钱,农夫鬻牛妇子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马谣》是一首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历史背景的古代文学作品,由唐代的诗人所作。在这部作品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古代边疆地区的生活风貌以及边民的情感世界。下面将详细介绍此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
  • 作者生平:《送马谣》的作者不详,但据记载,其生活在唐代,是一位擅长诗歌创作的文人。
  • 作品风格:该作品以其淳厚飘逸的风格著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文学形式
  • 诗歌体裁:作为一首诗歌,它属于古体诗。
  • 语言特点: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能够很好地传达诗人的情感和画面。
  1. 内容概述
  • 背景描绘:诗歌描述了一幅壮阔的边塞图景,展示了唐朝时期边疆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民生活。
  • 情感表达:通过对边疆生活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宁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将士们的敬仰之情。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如“羽箭”、“滹沱野”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比喻修辞: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易于让读者产生共鸣。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作为唐代的文学作品,它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风俗、历史背景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 审美价值:其优美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送马谣》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唐代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了解,不仅能够领略到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