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投卧佛寺宿

峰衔新月黄,云拥山容变。
深谷一钟响,蔽亏烟树断。
樵人语前浦,古寺隔幽涧。
翠滴衣衫重,松黑鼪鼯窜。
疏灯出深竹,依微露绀殿。
井栏摘茙葵,僧厨供茗馔。
偶来访支遁,吟栖有馀恋。
夜半大壑鸣,风雨四山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投卧佛寺宿》是清代诗人田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该诗的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对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进行评析:

  1. 诗歌原文
    峰衔新月黄,云拥山容变。
    深谷一钟响,蔽亏烟树断。
    樵人语前浦,古寺插幽涧。
    逼塞防马蹄,嘹呖听鸟啭。
    翠滴衣衫重,松黑鼪鼯窜。
    疏林横远岫,清流激寒岸。
    石壁挂残月,风枝舞乱叶。

  2.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田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晚投卧佛寺宿时的宁静与和谐。山峰被淡淡的月光映照,云雾缭绕,山色变幻莫测。深谷中传来钟声,打破了周围的静谧,而远处的山林在烟雾中显得模糊不清。
  • 情感表达:诗中的“逼塞防马蹄,嘹呖听鸟啭”表达了作者在寺庙中听到自然之声时的愉悦心情。翠绿的树叶轻轻滴落,打湿了衣衫,而山中的松林和小动物的活动,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 语言特点: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用词考究,如“峰衔新月黄”、“云拥山容变”等意象丰富,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1. 文学价值与地位
  • 历史背景:田雯生活在清朝中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然而,田雯的作品也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不满,显示了其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观。
  • 艺术成就:在形式上,《晚投卧佛寺宿》属于五言律诗,遵循古典文学的格律要求。在内容上,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
  • 影响评价:尽管《晚投卧佛寺宿》可能不像其他一些著名的古诗那样广为人知,但它作为清代文学遗产的一部分,为研究当时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珍贵的视角。
  1. 文化意义
  • 反映时代特征:《晚投卧佛寺宿》反映了清代文人面对世俗压力时的心理状态和精神追求。这种心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普遍性,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状况。
  • 体现个人情感:诗歌中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都充满了作者的情感色彩,这些情感不仅局限于个人的体验,也触及了更广泛的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使得这首诗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

《晚投卧佛寺宿》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以其独特的个人情感表达方式触动了读者的心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