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腊日

冲寒待腊雪花飘。
词意并琴挑。
嘉平岁暮春光近,朔风冽、裘暖狐貂。
须晓民间衣薄,那知宫里宽饶。
隆冬气惨绛香烧。
披览共仙韶。
毡帘软幕凉还透,微云一抹散琼瑶。
听得梅将开也,先看绿萼清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风入松·腊日》是清代诗人玄烨的作品。这首诗作于清朝康熙年间,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关怀。下面将深入探讨该作品的各个方面:

  1. 创作背景
  • 时间地点:诗作完成于清代康熙时期,当时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的阶段。
  • 作者生平: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即康熙皇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文化繁荣。他的统治为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1. 作品原文
  • 全文:冲寒待腊雪花飘。词意并琴挑。嘉平岁暮春光近,朔风冽、裘暖狐貂。须晓民间衣薄,那知宫里宽饶。隆冬气惨绛香烧。披览共仙韶。毡帘软幕凉还透,微云一抹散琼瑶。
  • 译文:在严冬中等待腊日的到来,雪花飘洒。词句中蕴含着与琴音交织的意境。嘉平年间,临近冬季,春天的气息渐渐接近,然而凛冽的北风让人感到寒冷。尽管民间百姓衣衫单薄,而宫廷中却显得格外宽敞舒适。在隆冬时节,人们点燃绛色的香炉,一同欣赏这如仙般的时光。毡制的帘幕柔软舒适,透过帘幕还能感受到一丝清凉,而天空中的云彩如同散落的琼瑶一般美丽。
  1. 主题思想
  • 关注民生: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心。在冬天的严酷环境下,诗人通过对比宫廷与民间的不同状况,突显出统治者与普通百姓之间的差距。
  • 政治寓意:作为清朝的皇帝,玄烨通过这首作品传达了他对于国家大政的关注以及对于民众生活的关心。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诗歌中,也是他治国理念的一部分。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风入松·腊日》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如“雪花飘”和“朔风冽”等,都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冷峻而又宁静的氛围。此外,诗中的色彩对比,如“绛香烧”与“微云一抹散琼瑶”,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 语言风格:诗歌采用古体诗的形式,语言典雅古朴,既体现了古典文学的韵味,又不失为一种高雅的审美享受。这种风格使得诗歌在传达情感的同时,也能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1. 历史文化价值
  • 历史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风入松·腊日》作为一首咏物抒怀之作,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它不仅记录了清朝初期的政治风貌,也为后世研究清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文化传承:这首诗作反映了清朝初年的文化氛围,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风俗、文化艺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深入研究和传承。

《风入松·腊日》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它不仅展示了清代初期的政治风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