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再过阜平

春经阜平县,夹道多榛杞。
雉堞久倾颓,郛郭仅遗址。
耆老遮马前,其言质且俚。
土硗愿力田,三时事耘耔。
所苦井税输,道远越山水。
闻之切痛瘝,宁尔在干止。
有司近拊循,疮痍庶能起。
十室忠信存,何况境百里。
郊圻戒申画,风土亦洵美。
问俗此重来,居民咸色喜。
易彼蒿与莱,荒涂渐成市。
经野得良图,可以喻治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再过阜平》是清代诗人玄烨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阜平县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背景:《秋日再过阜平》创作于清朝康熙年间,此时玄烨作为清圣祖,治理国家已有多年经验。他深知民间生活困苦,尤其是在偏远的阜平县,百姓的生活条件相对简陋,井税问题尤为突出。因此,玄烨在诗中详细描述了阜平县的景象,并反映了当地民众的生活状况。
  2. 诗中意象:诗中的“夹道多榛杞”和“雉堞久倾颓,郛郭仅遗址”等描述,展现了阜平县荒凉凋敝的地理环境。而“耆老遮马前,其言质且俚”则刻画了当地的老年人质朴而又直率的语言风格。这些形象共同勾勒出一幅荒凉而又真实的阜平县图景。
  3. 诗的情感表达:诗人在诗中不仅记录了阜平县的自然景象,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切。特别是“其言质且俚”的描述,体现了对当地民众语言和生活方式的尊重与理解,这种情感表达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秋日再过阜平》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它通过对阜平县自然环境和社会状况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