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病塞北

寒蝉鸣野树,旅雁过秋蓬。
岭外皆红叶,城边有绿桐。
身虚苦夏热,多病爱清风。
山色犹然在,人颜渐不同。
幸无烽火事,喜有智神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养病塞北》是清代诗人玄烨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塞北的自然风光和作者的身体状况,体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与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玄烨:清代皇帝,康熙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了许多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开创了“康熙盛世”。
  • 诗歌背景:在康熙帝晚年,由于身体多病,他选择到塞北之地休养。这里的自然风光秀丽,山色依旧,人颜渐异,为他的心境提供了一处宁静的避风港。
  1. 诗歌原文
    寒蝉鸣野树,旅雁过秋蓬。岭外皆红叶,城边有绿桐。身虚苦夏热,多病爱清风。山色犹然在,人颜渐不同。幸无烽火事,喜有智神功。
  2. 诗歌解析
  • 寒蝉鸣野树:寒蝉在秋天的树林中鸣叫,象征着萧瑟和寂静。
  • 旅雁过秋蓬:旅雁经过秋天的芦苇丛,形象地描绘了季节更迭带来的变化。
  • 岭外皆红叶:岭外的树木被红叶覆盖,营造出一种秋天的暖色调。
  • 城边有绿桐:城边的梧桐树叶翠绿,与红色的落叶形成对比。
  • 身虚苦夏热:表达了作者因疾病而感到身体的虚弱和夏日的高温所带来的不适。
  • 多病爱清风:多病的身体更加向往凉爽的风,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喜爱。
  • 山色犹然在:尽管身体状态不佳,但大自然的美景依然存在。
  • 人颜渐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皮肤和容颜会有所变化。
  • 幸无烽火事:幸运的是没有战争发生,和平的生活让人心情舒畅。
  • 喜有智神功:表示在和平时期,智慧和神祇的帮助显得尤为重要。

《养病塞北》不仅是一首描写塞北自然景观的古诗,更是康熙帝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在逆境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