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河

淮黄疏浚费经营,跋涉三来不惮行。
几处堤防亲指画,伫期耕稼乐功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阅河》是玄烨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黄河治理的关切与思考。诗中描述了黄河疏浚工程的艰辛以及治理的成果。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玄烨是康熙皇帝,他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在位61年。执政期间,他注重文武兼施,政绩卓著。
  2. 诗歌原文:淮黄疏浚费经营,跋涉三来不惮行。几处堤防亲指画,伫期耕稼乐功成。
  3. 诗歌内容:这首诗反映了当时黄河治理的艰辛与决心。诗人玄烨亲自监督黄河疏浚工程,历经三次远行才完成了这一重大任务。诗中提到的“亲指画”表明了玄烨对这项工程的重视和亲自参与的态度。诗的最后两句“伫期耕稼乐功成”,展现了诗人对黄河治理成功后,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期待和喜悦。
  4. 艺术特色:《阅河》不仅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还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国家大事的深刻关怀。通过描绘黄河疏浚工程的艰辛与成功,诗歌展示了康熙皇帝治理国家的决心和智慧。
  5. 历史背景:清代南巡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常熟画家王翚主笔的《康熙南巡图》以第二次康熙南巡为原型,从现实空间取材,浓墨重彩地表现了江南的大运河。而《阅河》中的“阅河”则可能暗示了康熙皇帝在治理黄河时的视察活动,这些活动对于黄河治理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阅河》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康熙皇帝对国家治理的重视以及对人民的关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勇气,还可以了解到一个伟大君主对于国家的责任感。同时,它也提醒现代人要珍惜和平,关注民生问题,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阅河》作为玄烨的作品,不仅是一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诗歌,也是对康熙皇帝治理黄河成就的一种肯定。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历史发展,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