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城堡渡黄河

历尽边山再渡河,沙平岸阔水无波。
汤汤南去劳疏筑,惟此分渠利赖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横城堡渡黄河》是清朝康熙皇帝玄烨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一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三征葛尔丹,也体现了当时的军事策略和国家治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诗作创作于清朝康熙年间,这一时期是清王朝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事之秋,边疆战事频繁。康熙皇帝的统治期间,清朝对外采取了积极的军事行动,以维护国家的边疆安全和统一局面。
  • 历史事件:1697年,康熙帝第三次亲征葛尔丹,此次出征发生在宁夏地区,而宁夏境内的横城堡正是这次军事行动中的一个重要渡口。诗中提到的地方不仅是军事上的重地,也是战略上的重要节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 诗歌原文
  • 历尽边山再渡河,沙平岸阔水无波。
  • 汤汤南去劳疏筑,惟此分渠利赖多。
  • 玄烨(1654—1722年)即清圣祖康熙皇帝,系清世祖顺治皇帝第三子,八岁即位,在位六十一年。执政期间,文武兼施,政绩卓著。《横城堡渡黄河》作为其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场景,也体现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文学才华。
  1. 文化价值
  • 历史见证:《横城堡渡黄河》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记录,诗人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 艺术表达:玄烨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其作品展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这首诗的语言精炼,意象生动,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同时也传达了深刻的政治理念。

可以看出《横城堡渡黄河》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更在历史和文化传承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深入理解清代的历史背景,也能领略到中国古代诗人的智慧和才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