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伦河上流雨后草生

晚从岸曲驻前旌,雨歇行营草怒生。
一望青青河上色,平芜共听马嘶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玄烨的《克鲁伦河上流雨后草生》是一首表现康熙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期间,在克鲁伦河畔自然景观中所见所感的古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壮美的自然画卷,也体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克鲁伦河上流雨后草生》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那充满生命力与历史厚重感的场景。诗中的“晚从岸曲驻前旌,雨歇行营草怒生”两句,生动地捕捉了康熙帝行军途中的一个瞬间。康熙帝率军抵达克鲁伦河流域,驻足观察周围的景色,感受到了自然的活力与力量。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更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情感。

诗中的“一望青青河上色,平芜共听马嘶声”进一步展现了克鲁伦河畔的景象。这里的“青青河上色”和“平芜共听马嘶声”不仅是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触动。这种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生活气息,使人仿佛能够听到马蹄声和马嘶声,感受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克鲁伦河上流雨后草生》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它还反映了康熙帝在平定叛乱过程中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诗中的描写虽然主要聚焦于自然界的美,但也隐含了对战争和政治的隐喻。例如,诗中提到的“平芜共听马嘶声”,可能寓意着和平时期的稳定与繁华,而“平芜”一词也可能象征着战争后的废墟和荒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复杂的历史画面,使诗歌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克鲁伦河上流雨后草生》是一首集历史、自然、政治和文化于一身的古诗。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读者不仅能够欣赏到清代文人对自然的赞美,还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深沉和人物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