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三首 其三

东风吹雨晓来晴,春水高低五闸声。
兰桨乍移明镜里,绿杨深处坐闻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玄烨的《潞河三首 其三》是一首清初时期创作的诗,表达了康熙帝对北京及周边地区风光的热爱与赞美。这首诗作于康熙帝统治时期,具体时间为不详。诗中描绘了春日清晨,东风吹拂下,京城周围的景色。以下是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背景
  • 诗中的“潞河三首”指的是康熙帝在清朝统一后,为赞颂皇城及周边地区的壮丽景观而作的一系列诗歌。
  • 诗作的创作时间是在康熙帝的统治时期,当时他正致力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以及边疆的防御。
  1. 内容解析
  • 首句“东风吹雨晓来晴,春水高低五闸声”通过描写春风和细雨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
  • “兰桨乍移明镜里,绿杨深处坐闻莺”描绘了春日里水面上划船的景致,人们在绿柳成荫的深处聆听黄莺的啼鸣,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 第三句“崇墉积翠,望关门一线,似”,则通过对北京城墙周围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京城雄伟建筑的赞叹。
  1. 艺术特色
  • 诗中的意象丰富,如“东风吹雨”、“春水高低五闸声”等,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动态美。
  • 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整首诗不仅在语言上富有美感,更在情感上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
  1. 文化价值
  • 作为清朝早期的作品,《潞河三首》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 该诗对后世文人的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描绘京城及周边风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

《潞河三首 其三》是一首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古代诗歌。它不仅描绘了京城及周边地区春季的美丽景色,还展示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自豪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清初社会的风貌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