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三首 其二

画鹢中流起棹歌,参差荇藻漾晴波。
泽梁虽设曾无禁,斜日鱼罾两岸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潞河三首 其二》是明代诗人陈献章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还体现了其深邃的思想情感与丰富的人生感悟。下面将围绕这首诗作进一步的探讨:

  1. 作者介绍
  • 陈献章(1428年—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晚年又号白沙,广东新会人,明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与王阳明并称“王学”双峰,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之一。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尊为“白沙先生”。陈献章的一生经历了从科举到仕途的转变,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构成了他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1. 诗歌原文
    画鹢中流起棹歌,参差荇藻漾晴波。
    泽梁虽设曾无禁,斜日鱼罾两岸多。

  2. 诗意解析

  • 画鹢中流起棹歌: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面景象,画鹢即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象征着吉祥和谐,在这里比喻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 参差荇藻漾晴波:形容江中的荇藻随风荡漾,形成美丽的水波纹,这里的荇藻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之美。
  • 泽梁虽设曾无禁:泽梁即河边的泥泞地带,这里用来形容即使是在不被允许的环境中,也依然能够保持自我,不受外界干扰。
  • 斜日鱼罾两岸多:夕阳西下,捕鱼的人开始收工,但岸边仍然有许多鱼罾,意味着即使在忙碌之后,生活的忙碌与收获依旧存在。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明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但政治上的矛盾和斗争仍然存在。陈献章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他的诗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心态。
  • 个人经历:陈献章的一生经历了多次官场变动,从初入仕途的辉煌到后来的失意,他的经历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起伏不定。这种经历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出潞河三首·其二》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江边画面。
  • 思想内涵:此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考和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潞河三首·其二》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学思想和人生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其细致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生活、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