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宴诸藩

龙沙张宴塞云收,帐外连营散酒筹。
万里车书皆属国,一时剑佩列通侯。
天高大漠围青嶂,日午微风动彩斿。
声教无私疆域远,省方随处示怀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塞上宴诸藩》是一首反映清代康熙皇帝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北疆边疆的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该诗:

  1.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康熙帝巡视塞北之际。为了抵御沙俄的入侵,巩固边防,康熙帝曾40余次巡视塞北。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康熙帝在塞上宴请蒙古王公的情景。

  2. 诗作原文:龙沙张宴塞云收,帐外连营散酒筹。万里车书皆属国,一时剑佩列通侯。天高大漠围青嶂,日午微风动綵斿。声教无私疆域远,省方随处示怀柔。

  3. 诗句解析

  • “龙沙张宴塞云收”:描绘了康熙帝在辽阔的沙场之上,宴请蒙古王公的场景。龙沙是指沙漠,此处象征着宽广无垠的北方边疆。
  • “帐外连营散酒筹”:描述了宴会现场,帐幕之外,士兵们分散开来,正在为宴请的宾客斟酒。这个细节体现了宴会的规模之大和参与者的荣耀。
  • “万里车书皆属国”:表达了一个广阔的地理概念,即从万里之外,无论是汉族还是其他民族,都归属于同一国家。这反映了清朝时期对内对外的广泛联系和统一。
  • “一时剑佩列通侯”:指的是在宴会上,来自不同地区的贵族们佩戴着象征地位的宝剑和勋章,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天高大漠围青嶂”:用壮丽的自然景象来衬托宴会的庄严和辉煌。
  • “日午微风动綵斿”:描写了宴会进行时,阳光正盛,微风吹拂,彩旗飘扬的景象。
  • “声教无私疆域远”:表达了康熙帝的仁政和威德,以及这种影响传播到遥远地区。
  • “省方随处示怀柔”:意味着康熙帝通过巡视,传达了他的善意和对百姓的爱抚,使得边疆各族人民感受到了国家的温暖。

《塞上宴诸藩》不仅是一首表达康熙帝豪情壮志的诗作,更是一首充满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成就,也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理念和治国理念,对研究清代政治史和文化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