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榛方作粒,郁李渐微红。
草药迷香径,荷花待晚风。
莫愁秋雨近,且望岁时丰。
倚槛频观稼,银须一老翁。
晚夏偶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夏偶成》是清朝康熙皇帝玄烨的一首诗,创作于诗人执政期间。这首诗以独特的方式描绘了盛夏时节的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受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诗歌原文:
蝉声急处秋将近,绵雨过时暑渐微。
树色渺茫凭远阁,云峰掩映罩斜晖。
西成平野年当稔,烟息关山事不违。
披览牙签心自得,挥毫乙夜勉群几。诗歌主题: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天的景象,以及诗人在炎热夏日中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艺术手法:
诗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既生动又富有画面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历史背景:
了解玄烨的生平和其执政时期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晚夏偶成》这首诗所蕴含的时代意义和文化价值。作为清朝的第四位皇帝,玄烨的统治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的治国理念和政绩也成为了后人研究和讨论的重要内容。文化意义:
通过对《晚夏偶成》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和人生观,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中,也体现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治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晚夏偶成》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和深刻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诗人在自然与人生之间的感悟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