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凉境,巉岩卷复垂。
劳心愧自省,瘦骨夕鸣悲。
膏雨随春令,寒霜惜大时。
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又到清凉境,巉岩卷复垂。
劳心愧自省,瘦骨夕鸣悲。
膏雨随春令,寒霜惜大时。
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
玄烨是清代的康熙皇帝,而非五台山的僧人。这首诗《五台有怀》出自他的御制作品,反映了他对五台山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与尊崇。
《五台有怀》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五台山的敬仰之情和内心省察的古诗。诗中描绘了五台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在游览时的感慨与自省。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看到五台山的峭壁和岩石,感受到了自然的威严与力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如“劳心愧自省”,“瘦骨夕鸣悲”等,展现了他在游览过程中的疲惫与孤独,同时也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坚定与执着。
诗的最后一句“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则表明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理解和信仰。文殊菩萨在佛教中代表着智慧和慈悲,而诗人在这里可能寄托了自己对于修行、觉悟和普渡众生的愿望。
《五台有怀》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感受的诗作,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玄烨作为一位帝王和文人的双重身份,以及对佛教文化和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