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云门似矣,八音六律小哉。
试问仙璈何自,泠泠翠凤吟来。
翠籁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翠籁亭》是清朝皇帝弘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 作者背景:
- 清高宗乾隆皇帝,年号乾隆,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
- 他于1735年至1796年在位,是满族后裔,雍正帝第四子。
- 作为一位有成就的帝王,他在文学艺术方面也颇有建树。
- 诗词原文:
- “连林虽突兀,爱此翠籁亭。”描述了翠籁亭周围的自然景象,树木虽然高耸入云,但翠籁亭的存在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 “太古有真韵,四时不改青”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永恒之美的赞美,四季之中,翠籁亭始终保持它的青色和韵味。
- “窗画无尽藏,檐吹有馀清”描绘了翠籁亭内的装饰和窗外的自然风光,给人以宁静和清新的感觉。
- “谡谡寥天一,非人间色声”则进一步强调了翠籁亭所处环境的超凡脱俗,仿佛与天上的天音相呼应,远离尘世的喧嚣与嘈杂。
- 文学价值:
- 《翠籁亭》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情厚意。
- 通过对翠籁亭及其周围环境的描述,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
- 诗中的意象鲜明,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翠籁亭》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作,更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审美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