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亡诗 崇邱三章

涧松童童,蛙黾邻兮。
邱草萋萋,荡青云兮。
凡百君子,慎乃托身兮。(一章)
涧松童童,涧则卑兮。
邱草萋萋,邱则崎兮。
凡百君子,审乃所依兮。(二章)
有崇者邱,物无不遂。
有卓者道,愚无不智。
资生育德,永植毋替。(三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补亡诗·崇邱三章》是清代乾隆时期的一首四言古诗。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远的哲理内涵,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深邃的思想世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补亡诗·崇邱三章》是乾隆帝的作品。他是一位清朝的皇帝,生活在18世纪上半叶,其统治期间的文化政策促进了诗歌、小说等文学形式的繁荣。
  2. 作品内容:《补亡诗·崇邱三章》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崇山的景色与君子的品格。诗中描绘了涧边的松树和周围的蛙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同时,通过对比涧边松树的低矮与山丘的险峻,反映了君子在复杂环境中应谨慎选择依附之所的观点。诗中还提到了“有崇者邱,物无不遂”以及“有卓者道,愚无不智”的哲理,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3. 文化背景:《补亡诗·崇邱三章》的创作时间处于清朝初年,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多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崇尚儒学,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乾隆帝本人亦是一位深谙儒家经典的君主,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不难窥见这种文化的烙印。
  4. 历史影响:《补亡诗·崇邱三章》不仅在当时受到推崇,而且在后世也被视为经典之作。其简洁而深刻的文字,以及蕴含的哲思,使其跨越时间的限制,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料。
  5. 审美价值:该诗在艺术表达上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语言平实而有力,情感真挚而含蓄,通过简单的词汇和句式传达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诗中的意象生动,如涧边的松树和山间的草,不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也象征着君子在复杂世界中应有的态度和选择。

《补亡诗·崇邱三章》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它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审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社会价值观念。对于现代人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也是汲取智慧、陶冶情操的良师益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