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斯已耳,耻逃失过清。
重华实受之,何碍元德升。
武仲自高人,龙门传矫情。
封墓配五岳,放勋千载称。
表德如是足,不闻蒲轮徵。
后世谬效古,乃有充隐名。
箕山咏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箕山咏古》是清朝弘历的作品,而非唐代胡曾所著。该诗通过描绘箕山的景色,借许由超然出世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高洁人格的赞美和对现实社会态度的看法。以下是关于《箕山咏古》的相关介绍:
作者介绍:弘历,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乾隆帝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包括驱逐在内廷行走的僧人、释放被幽禁的王公、大兴文字狱等。
诗歌内容:《箕山咏古》以箕山为背景,通过对箕山的描写来表达对古代高洁人格的赞赏。诗中“不受斯已耳,耻逃失过清”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品德的追求,“重华实受之,何碍元德升”则赞颂了古代贤人的理想境界。诗中提到了许由,他是上古时期的贤人,因不愿接受尧帝的让位而隐居山林,此典故被广泛用于表达超脱世俗的高洁精神。
文学价值与影响:《箕山咏古》作为一首七言绝句,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其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文人咏史诗的特点,通过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还体现了弘历作为一位皇帝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追求。这首诗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后人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箕山咏古》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清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于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