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华殿菩提树歌

我闻法华调御丈夫成道处,乃于伽耶城中菩提树。
又闻华严海会诸如来,一佛一树乃至恒沙数。
一亦非合恒沙数非离,是佛是树皆菩提。
娑罗贝多阎扶谁则见,惟有菩提之树郁葱蔚郁常依佛日生光辉。
英华之殿耸层甍,胜国莫考国初曾。
以居慈宁思斋太任笃奉佛,爰供法像延禧笃祜贻云仍。
时来瞻礼意肃穆,装严宝轴相好合梵经。
或云即是北斗之七星,贝帙一一名可徵。
菩提七树森列庭,是诚不可思议标祥祯。
枝枝叶叶数无万,如斯无万数,绳绳继继永世绵皇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英华殿菩提树歌》是一首由清代乾隆皇帝弘历所创作的杂言诗。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作者背景:《英华殿菩提树歌》的作者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他在位期间被称为乾隆帝。乾隆帝是满族出身,雍正第四子,于1735至1796年间在位。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君主,还是一位文学造诣颇深的艺术鉴赏家和诗人。他的御笔题字及诗文作品,不仅反映了其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国家与宗教事务的高度重视。
  2. 作品内容:《英华殿菩提树歌》的内容主要描绘了法华调御、菩提树成道以及华严海会等佛教教义,表现了弘历对佛教文化深刻的理解和敬仰之情。这首诗中充满了对佛法的颂扬和对佛陀成道之地的描述,通过菩提树象征性地表达了对生命和宇宙真理的追求和领悟。
  3. 历史价值:《英华殿菩提树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作为清高宗的御制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当时宫廷的文化氛围,还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清代皇家文化及宗教信仰的重要资料。特别是诗中提及的北斗七星,更是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让人们对于乾隆帝时期的天文历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4. 艺术特色:《英华殿菩提树歌》在艺术上表现出了弘历独特的风格。他善于运用佛教意象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观与宗教哲理巧妙融合,使得整首诗歌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不失生动的艺术魅力。此外,诗中的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充分展现了清代诗歌的语言美和音乐美。
  5. 文化意义:《英华殿菩提树歌》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座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清朝时期社会的宗教信仰状况,同时也能体会到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英华殿菩提树歌》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作品,它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宗教信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更好地了解清代的文化与艺术,还能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