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木变石

千年木抱石为胎,根柢纠缠犹木理。
名之为木已换形,黝然古泽芝朵紫。
绳墨既不中,琢磨非所拟。
材不材间全其天,此木实达蒙庄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木变石》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一首诗歌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千年木抱石为胎,根柢纠缠犹木理。名之为木已换形,黝然古泽芝朵紫。绳墨既不中,琢磨非所拟。材不材间全其天,此木实达蒙庄旨。
  1. 诗歌赏析与评析
  • 文学手法:《咏木变石》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将树木的生长过程比作自然界中的一种神奇现象,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和哲理性。
  • 思想内容:通过对树木变化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万物变化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担忧和思考。
  • 文化价值:作为清朝乾隆时期的文学作品,《咏木变石》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审美情趣。
  1. 写作背景
  • 创作时间:据资料显示,《咏木变石》的创作时间为清朝乾隆时期,作者为清朝黑龙江将军福僧阿所进的长六尺馀的森立介如迫的木材。
  • 地域特色:该诗描述的是黑龙江省的森林景观,由于该地区土壤肥沃、气候独特,使得树木生长得格外茂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然现象——木变石。

《咏木变石》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首能够引发人们深思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还反映了清代社会的自然观和文化风貌,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