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峰歌

我欲灵隐陟高峰,经兹且漫穷窈䆗。
三十六曲既盘降,韬光庵已散幽抱。
奇境当面竟失之,山灵或我粗疏笑。
辞骑屧步聊尔为,乘舆何必拘葩瑵。
千亿化身栖碧岩,法华国土奚能考。
一佛一树经所云,非色非空谁则晓。
是时雨后幻阴晴,洞中钟乳垂津宝。
便当摆脱六根尘,如是法味餐以饱。
而我先忧后乐人,与佛有缘无就道。
作歌亦如慧理叹,传名而已堪绝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飞来峰歌》是清代诗人弘历的作品,并非王安石所写。弘历即乾隆皇帝,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皇帝,对文学和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飞来峰歌》是他的诗作之一,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

以下是《飞来峰歌》的详细介绍:

  1. 作品背景:《飞来峰歌》是乾隆帝在游览杭州西湖旁的飞来峰时所作。飞来峰位于灵隐寺附近,山高九十丈,回峦复壑,景色壮丽,是佛教文化的重要遗迹。乾隆帝对这里的佛塔和佛像极为欣赏,因此在游览过程中写下了这首诗。

  2. 诗句原文:《飞来峰歌》全文如下:
    武林山高九十丈,回峦复壑含万象。
    旧时灵隐今云林,月地云居虚且朗。
    天龙八部共咨议,宜有奇岚作屏障。
    调御丈夫破颜笑,何须尔力劳鞅掌。
    惟西天竺灵鹫峰,弹指飞来大方广。
    飞来阎浮人不识,碧眼胡僧识非诳。
    恒河沙数无量佛,仍坐峰头白毫放。
    但看相好及手印,一一不异梵铜像。
    历劫万亿不飞去,镇以佛力信无爽。
    我来徒讶未前逢,玉削云镂相偃仰。
    怪石斜坠挂天绅,异木倒生谢土壤。
    猿吟鹤唳演摩诃,不杂人间丝竹响。
    奇境至此无更奇,大士如如不动想。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对飞来峰的描述,展现了乾隆帝对自然界的崇敬以及对佛教文化的尊重。诗中运用了许多佛教用语和意象,表达了对佛教世界的向往和敬畏之情。同时,诗歌中的山水画面也十分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4. 历史意义:乾隆帝作为清朝的皇帝,他的文学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反映。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以及他们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5. 文化价值:《飞来峰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也是一部富含佛教文化内涵的作品。它展示了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同时也反映了乾隆帝的个人品味和审美情趣。

  6. 艺术特点:《飞来峰歌》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

  • 语言表达:诗中使用了大量的佛教术语和意象,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 结构布局: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山的高度到佛塔的形象,再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层层深入,引人入胜。
  • 意境营造:诗歌通过描绘飞来峰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飞来峰歌》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乾隆帝的个人品味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