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金刚经 · 第二十六品 · 法身非相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可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而观见如来吗?须菩提说:可以,可以,可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而观见如来。佛说:须菩提,如果可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而观见如来,转轮圣王也具有三十二种好相,他也就是如来了。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就我了解佛所说的义趣,如果不见诸相非相,不应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而观见如来。这时,世尊就用偈语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介绍
我并不了解这个文学作品的详细内容,但我可以概述一下《金刚经》这本书的主要部分。
《金刚经·第二十六品 · 法身非相分》是佛教大乘经典之一,《六祖坛经·第三十二章》,主要讲述的是佛法中的一段法门——“法身”,这一说法被视为修道者证入空慧法性的关键,也是修行的一种境界。在该章节中,讨论了证得佛的真谛后如何对待、以及应持的态度。
《金刚般若波罗沙经》是释迦摩尼提出的教义之一,内容涉及对佛法的理解以及实践方法。佛教认为,人生本来没有自性或真实之我,真正的实相隐藏在法中——“普渡众生谓此为真如”(即指佛国的本源),只有通过彻底解净诸恶、去除痴见才能证得。
关于这部《金刚般若波罗沙经》, 由于它包含了广博的知识内容和深邃的思想哲学,因此对于不同背景的人来说会产生多样化的解读。如果你对具体的话题或章节有特别的兴趣点,请提供更多详细信息以便我能够更好地帮助你解答问题。
注解
观:佛教术语,通过观察虚妄的表相世界,而达到佛教空谛的智慧。
转轮圣王:据说是刹帝利种姓,即位时东方忽现金轮,凭这金轮降伏四方,所以叫转轮王。
偈:梵语意译,又译颂,四句整齐韵语,用以表达一种对佛法的理解、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