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 第二十五品 · 化无所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 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你们不要说,如来有这样的念头:我应当救度众生。须菩提,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实在没有众生是如来度的。如果有众生是如来所救度的,那么,如来就有我人众生寿者相。须菩提,如来说有我,就是虚幻的有我,而凡夫却以为有真实的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是虚幻的凡夫。

介绍

“金刚经 ·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是《佛说金刚顶誓度陀罗尼大悲咒(金刚经)》中的一章节,由唐代的道宣大师编纂。这是一段关于佛法智慧和慈悲的力量的重要篇章。

此卷文主要讲的是如何观察诸法不生、不灭的道理,并了解这些道理与无我之义的关系。“化无所化”在佛教中指一切显现于世间的现象皆由依他起所现,不存在自我之外的主体。这意味着万事万物的本质都是空性而非个体。

《金刚顶誓度陀罗尼经》强调了智慧与慈悲的重要性,并展示了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如何相互统一的:无我智是见法自在之本、不生灭即是无相妙用、“化无所化的”真理可以证于行持“正念解脱”。这在佛教思想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鼓励人们以慈悲的态度去面对世间的苦难和疾病。

“金刚经·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这一佛教密钥的解释与普及,旨在培养人们的智慧之眼、慈悲之心以及行持“正直法门”的决心。它是佛法精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对中国及东亚各宗派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广泛的传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