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居易诗人咸谓香山之诗伤于易不知其易处正难及也偶读其集题此

儒雅曾闻白乐天,漫将率易议前贤。
但从性地中流出,月露风云总道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白居易诗有感》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元佑四年(1089年)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诗歌中“易”之难处的认识,并借以抒发了诗人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而含蓄,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读白居易诗有感》

白居易诗,香山之诗也,咸谓易不知其易处正难及也。偶读其集,题此。

我昔欲为天下奇,手把梅枝不自持。至今溪头千树雪,纵使能消未消时。

赏析:

首联:“我昔欲为天下奇,手把梅枝不自持。” 诗人以“奇”字开头,点明了自己曾经想要做出一番非凡的成就,并且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决心。然而,当诗人真正站在人生的巅峰时,他却发现自己的内心已经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和期望。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使得诗人在面对眼前的梅花时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甚至有些无法自持。这一联通过“我昔”和“手把梅枝”两个意象,描绘了诗人曾经的雄心壮志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不安。

颔联:“至今溪头千树雪,纵使能消未消时。” 诗人将视线转向了大自然的景观,即溪水边的千树梅花。这里的“溪头”指的是诗人所在地附近的一条小溪,而“千树雪”则是形容梅花绽放时的景色。诗人用“至今”这个词强调了自己曾经的雄心壮志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反而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如此,诗人仍然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因为尽管梅花美丽,但它们的美丽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就像诗人心中的雄心壮志一样永远不会消失。这一联通过对比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不安。

尾联:“纵使能消未消时。” 诗人在颔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感慨。他认为,即使人们能够消除心中的欲望和烦恼,但是这些欲望和烦恼仍然存在于人的内心之中,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内心挣扎的深刻认识,又表达了他对于个人成长和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和挑战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诗人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人生旅途中的种种困惑和挑战。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内心挣扎的认识,还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即使在面临困境和挫折的时候,也要勇敢地面对,积极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