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斋亭午日暄妍,一弄明窗暖更鲜。
漫惜园林饶寂寞,青山黄树小春天。
御园初冬 其一
介绍
御园初冬 其一是一首描写初冬景象的古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创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园林景色,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感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季节更迭的感受,还透露出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审美情趣。
《御园初冬·其一》的原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乾隆皇帝以“曲池澄澈水增波,近小阳春景气和”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初冬时分曲池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景象,同时暗喻着春天的气息逐渐逼近。接着以“爱看残红留旧干,却疑嫩紫放新科”两句,展现了园林中残花与嫩叶并存的美丽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生命力的旺盛与和谐。诗句如“鱼偏识节群辞饵,鸟为知寒自补窠”则进一步描绘了鱼儿和鸟儿各自适应环境的行为,体现了自然界生物的智慧和适应性。最后,“赢得一窗明影在,年来诗思个中多”两句,表达了诗人因这些景致而产生的诗灵感潮。
《御园初冬·其一》在艺术手法上颇具特色。乾隆皇帝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使诗歌更加生动和有趣。例如,“鱼偏识节群辞饵”中的鱼儿能够识别节气变化并选择合适的食物,展现了其智慧。同时,诗中也采用了对比手法,如“漫惜园林饶寂寞,青山黄树小春天”,通过对比初冬园林的清寂与春日的生机盎然,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审美情趣。
《御园初冬·其一》在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方面也有显著体现。作为清朝乾隆时期的诗歌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雅趣,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清朝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同时也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
《御园初冬·其一》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古典诗歌。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还通过丰富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是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御园初冬·其一》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加深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识和理解。